其實,我和媽媽的關系本是生分的。
幼時,她因工作異地,我被托付給姥姥照顧。直到五歲她才調動回到我身邊。但那個時候敏感而多情的小女孩,早已經把對母親的感情全部寄托給了事事周全的姥姥。
媽媽和舅舅是龍鳳胎,60年代,趕上自然災害,趕上邊疆的大生產,因此無論是身體的健康還是頭腦的睿智似乎都距離這個在娘胎里就被孿生哥哥擠到一角的女孩很遠。
媽媽不止一次說過如果小時候姥姥能在晚上騰出空給她講故事做啟蒙教育,如果小時候能吃飽飯,如果舅舅沒有擠她和她爭奪營養,她會更聰明一些,也許不僅僅上了技校,也許可以讀大學,也許可以像姥姥那般輔導我的小學課業。
直到我去遠方讀大學,依然認為,這個有些笨笨的母親,為我付出的,真的不及姥姥。進入大學,我很羨慕同學給家人打電話的熱絡勁兒。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在打通的電話中,除了“你在干嘛?姥姥姥爺呢?那你忙吧……”也不知還有什么狀況可以進行詢問,問題漸漸被固化了下來。
有一段時間,我甚至無法開口喚她媽媽。
大二的時候,因為父親的出軌,他們選擇了離婚。我似乎沒有太多感覺,假期回家面對時不時垂淚的母親也只能不痛不癢的說一句“別哭了。”
大四過年的時候,因為照全家福,媽媽再一次控制不住情緒淚奔。當我趕到姥姥家唯一沒有開燈的臥室陪她坐著,她抽泣地說:“是我沒用,連個全家福都不能給我女兒……”我的嘴角抽動,落下了自他們離婚以來,掉的第一滴眼淚。從那一刻起,我就決定要帶著媽媽遠遠的離開家鄉,再不會輕易回來。我要幫她隔絕這里的傷痛和記憶,不再暗自垂憐,也不會成為眾人憐憫的對象。
于是,我選擇了一段可以在遠方落地生根的婚姻。但是媽媽還沒退休,依然留在家鄉。婚后不久,我就懷孕了,媽媽剛好也處于退休前方便請假的階段。于是姥姥姥爺先坐飛機來照顧我半個月,媽媽請下假也趕緊過來。從得知懷孕,到坐月子,媽媽從手忙腳亂到信手拈來。
我不由得對她刮目相看:這還是我認知中有些笨笨的母親嗎?她五音不全,但會用滿是慈愛的音調給孩子念童謠;她有時不分聲調,但會從手機上抄下故事逐字標好上去再給孩子讀;她最討厭做飯,但會為了我坐好月子,費盡心力尋找最好的月子食譜。我感覺到了她的成長和進步。
兒子今年已經三歲了,和我媽媽沒有分開過一天。每當他特別黏姥姥的時候,我媽媽都會露出帶點得意的神情,仿佛被孩子所依賴所需要,是她的價值所在。
上個月,我發現自己意外懷了二胎,考慮現在工作狀態不是很穩定,經濟壓力有些大,我對這個孩子的去留是很猶豫的。但媽媽在得知消息后,說的第一句話是:如果做掉太傷你的身體了。第二句話是:既然有了就生,生活慢慢會好起來的。
兒子很皮,特別累人,入睡尤其艱難。從他出生到昨天,哄睡都是我媽一個人攬過去,從不讓我受累。她常常教孩子:媽媽生你很辛苦,爸爸養家也很累,你長大要孝順他們。卻從沒提過最辛苦的自己。
鑒于兒子難帶的前車之鑒,媽媽不只一次說過如果你們生二胎,我可是堅決不帶了。但最近,她又開始帶著兒子逛母嬰店,說要給二寶買點東西備好。因為和懷兒子時候的反應截然不同,所以我們一致認為二寶會是個小女孩。于是,媽媽逐漸看到漂亮小女孩的穿搭和發型就走不動路……我說你又不帶,還操這份心干嘛?老太太不說話,斜著眼睛看我。
其實,我明白,只要我需要,她永遠都會像個勇士那般沖在最前,為我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她并不知道,她為我做的,比她能為我做的,多了一整個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