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蔣勛說,舍得, 舍不得,一直是自己做不好的功課,好像道理都知道,可是每次面對事情的選擇,面對舍與得,都是那么為難。
2. 張中行在《順生論》中寫道,“生,來于天命,我們抗不了,于是順。順之暇,我們邁出幾步,反身張目,看看他的臉色。總比渾渾噩噩,交臂失之,或瑟瑟縮縮,不敢仰視,好一些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跟人告別時,還是用力點,因為人與人太容易就走散在人海了。
多說一句話,都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都可能是最后一眼。
3.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地思念。
大大小小的告別和死亡一遍遍發生,這些死亡不能廣而告之不能談論不能深究,這些死亡將一些東西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拔除,疼痛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會叫,但揉著傷口還是繼續活……
4.經文里說“不驚、不怖、不畏”,不驚嚇,不恐懼,不害怕,讀了這幾個字,懂了,覺得心安,好像就做到了。
但是,離開經文,回到生活,有一點風吹草動,東西遺失,親人生病,病疫流行,飛機遇到亂流,狂暴風雨,打雷、閃電、地震──還是有這么多事讓我害怕、恐懼、驚慌。
我讀《金剛經》,漫漫長途,有多人護持,可知或不可知,都讓我一路走來,時時省思因果。
5.用以上文字紀念我親愛的姨夫-羅煌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