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下酒

圖片來自網絡

曾記樓頭一醉,還以為,身是波間月一枚。
心事都寫在江風上,槳聲中,人煙里。
唐朝的一只酒杯,李白倒了一盞花影。
你說不醉不歸。

春回,草長鶯飛,閑坐樓閣,翻開一本書的扉頁,以花枝作序,焚香烹茶,吟賞煙霞;立夏,流螢提燈引路,踏碎斑駁樹影,聽槐花孤注一擲地綻放,單薄細碎似風鈴;仲秋,用菊花煮竹葉青,愜意躺在稻田里,把天邊的星辰一一摘下,做一串星月菩提;冬令,邀知己二三,紅泥小火,佳肴六七,看紅梅初放,聽落雪敲窗。四季更迭,世間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誠然,詩詞也可以下酒。

喝清酒的時候,宜讀歐陽修,野芳佳木,秀山清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品甜酒時,應讀柳永,煙花巷陌,青春一餉,以浮名換一曲淺斟低唱;喝淡酒時,宜讀李清照,晚來風急,憑欄獨倚,聽細雨打梧桐;飲烈酒則大歌東坡詞,穿林打葉,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其他如辛棄疾,應小口飲高粱;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讀晏小山,要在西蜀獨有的劍南春里加上幾枚零落花瓣最佳;讀李賀,要將一壺老窖一飲而盡,酩酊大醉至夢會謫仙才好;至于陶淵明、謝靈運則濃淡皆宜,既可狂飲,又可細品。

獨酌自有獨酌趣,邀明月,勸孤影,踏著月色而來,剪一段光影夾進記憶;群賢畢至又是另一番風雅,無絲竹,無管弦,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喝純酒能品其真味,倘若在酒中摻雜些物事,也能兀自生出妙趣來。登高懷遠,應誦“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豪情逸興,可吟“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惜別舊友,應誦“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綿綿相思,可吟“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仿佛化身千百年前懷有同樣心緒的某人,其間滋味,豈不美哉?

幼時讀唐詩宋詞,從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到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隱隱便知飲酒乃不是容易之事。遙想當年李白斗酒詩百篇,氣勢磅礴如雷——“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州”,就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F代人飲酒講格調,不講詩酒。袁枚在《隨園詩話》里提過楊誠齋的話:“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辨。”一群人在席間高談世相,把酒言歡,是格調;醉意朦朧間蘸一筆清墨,凝思揮毫間筆綻芳華,勾勒出閑云剪月,渲染出滿池蓮香,是風趣,也是性靈,非有天分者不能為之。

詩詞曲賦,華章妙筆,陳年佳釀,唇齒留香。浮生若夢,可長歌,可醉飲,唯不可離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