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死在二十歲,埋葬在七十歲”。這是最近我在最有權威的平臺上看到的一句關于描述我們的話語。看到它的第一眼,感覺挺有感慨,頗有深度,非名家說不出來。
可仔細一想,其實也只是浮于表面罷,無太多實際意義。近來看到很多文章都在說我們年輕的這一代人,90后這一代人啊大多都在茍且,沒有夢想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著。
規勸我們“別在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在最美好的大學生活中“英年早逝”。哇,好一個“英年早逝”,說的多么振奮人心,鏗鏘有力。可是你說得再好,哪怕把它說出個花兒來,也就漂亮那么一瞬間吧。
外邊的人總是說這個是不對的,那個是不正確的。可是他們從來就不會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會對我們很多行為很多看法進行指指點點,卻從未指點我們到底怎樣去做,具體如何去做。
如我們身邊最常見的事。
「01」
你曾經或者現在很厭惡抽煙的人吧?
拿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抽煙現象來說。我身邊有從小學就開始偷家里的煙葉來抽煙的同學,初中有抽煙成癮的同學因為無力購買只得翻出床底的煙蒂再次點煙來吸,高中有圍在廁所旁三五成群或男生或女生一起吞云吐霧般享受的同學。
他們大多在大家的眼里不是很愿意待見的類型吧?是差生吧?其實那時我也是這么簡單粗暴的認為的,抽煙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這么一則故事:
我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我,我也不在乎,真正抽煙是在復讀的時候,那時候壓力特別大,無處發泄,于是趁下課偷偷跑到巷子里抽一兩根。大學跳舞累了也會和隊友一起抽一支解解乏。后來戀愛了,和男友約好一起戒煙,結果他走了。不想喝酒卻喝得大醉耍酒瘋,就不停的抽煙,感覺比喝到不省人事優雅的多。
現在和朋友呆在一起的時候反而不怎么抽了,更喜歡一個人的時候點上一只,就算不抽,看它靜靜地燃,感覺自己也不算是一個人,可能是因為孤獨吧。
才理解,抽煙可能就像吃香菜,有人不喜歡,有的人喜歡一樣。所以你不必帶著崇拜的眼神看抽煙的男生,也不必帶著厭惡的眼神看抽煙的女生。
抽煙和性別無關,更與性格和人品無關。只是抽煙招不招人喜歡,那就得看他的氣質,素養,是否分場合,分時間。我們無需妄加評判和指指點點。
「02」
你是不是討厭過濃妝艷抹的人?
你曾經在某處可能看到過這樣一則文字。“我見過滿臂紋身的人在公交車上讓座,我也見過人民教師在夜色里花天酒地。有些拿刀砍人的兇手是為了生存,也有衣冠楚楚的人肆意揮霍著公款和人生,見過農民工在工地上凍爛了雙手,KTV里年輕的女生被老板一個勁地灌酒,可他們的錢全數寄給了老家的爹娘。”
這個時代儀表堂堂的不一定就是紳士,穿著暴露的不一定就是不良少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理解,但是不要隨意下定義。
在校園里亦或是大街上,你隨便走走,或多或少總會看到些許濃妝艷抹的女性,或是學生,或是已出學校青年,亦或是成家女性。進入你眼眶,印入腦海第一感覺便是不靠譜,不踏實,不著調,不務正業,放蕩不羈的詞跳出來。
為何我們會產生這樣的錯覺?是因為沒有仔細深入的了解,其實好多濃妝的女性一部分是因為個人偏好,一部分是因為職業需求。身邊不乏有喜歡濃妝的女生,和他們交談之中,并未覺得輕浮與不踏實,更多者便是性格活潑開朗,談吐風趣幽默,善于交流。
就如上面所講,穿著暴露的不一定就是不良少女。畫著濃妝的不一定就是輕浮,只是個人偏好,個人喜好。與你相關時,你可以提出善意中肯的意見,與你無關,只是一個看客,指指點點又有何用?在人性和素養方面,淡妝濃抹總相宜罷。
「03」
你是不是被人說動不動就辭職?
在《憑什么要優雅?》里面說到過,現在大批涌入社會的大軍以90后居多,想想90后中年齡最大的有26歲了吧。因此,社會人士把眼光、焦點轉移到我們身上。
說我們90后一言不合就辭職,說我們是職場跳蚤,說我們脾氣大于本事,說我們吃不了苦。進而接二連三一些所謂的資深職場人就出了一系列書對這種現象的看法,勸我們要調整心態,要沉得住氣,就算辭職,也要“優雅”地的辭職。
工作換來換去,最終也只能選擇一個工作堅持的走下去。從而說我們是太年輕不成熟,不老練。太多的人說我們這樣是不行的,那樣是不對的。可是沒有幾個人來告訴我們應該具體怎么做是最好,更多的是給我們畫一個懸掛著的大餅,讓你去咬。
如果真的是為了我們年輕的一代著想,那么就不應該站在資本家的立場上說話,總是說這也不是那也不是。
我們也多么希望有人來給我們指定迷津,可是真真正正來給我們撥開迷霧的少之又少,倒是那些坐著瞎扯,指指點點,籠絡和剽竊人心的人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