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圣誕——電影特輯

溫馨提示:當燈光亮起,午夜的歌聲響起......無論是在這個節日互相依偎的的男女,還是孑然一身的你這些溫情都無法或缺,相信會溫暖你我。

TOP1:真愛之吻

戀愛是浪漫的,而親吻就更是最透明的浪漫,呼吸停止在親吻那一刻。

一個受到詛咒的少女,只有等待屬于自己的王子與她親吻才能破解詛咒從豬臉恢復人形,這個電影看似老套像極了現實女版的青蛙變王子,可是以前的童話故事總是告訴我們,王子披荊斬棘,遇到公主之后,一個吻就會讓公主的詛咒破滅。然而它除了有著古童話的背景,內核卻已經從單核直奔四核。已經不是那時候的少女被動等待拯救,而是自我救贖了。

轉折在于當我們和女主的父母一樣擔心她會暴露在社會里的時候,她卻做出了讓我們瞠目結舌的舉動--她主動把自己的照片發給了企圖曝光她的記者。這時,一直想曝光她的記者卻陷入了沉默,他不忍心傷害這樣一個善良普通的小姑娘。這一點也是近代電影和小說里若隱若現的使用因素,即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是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性的弱點。幸好是這個社會不是對小姑娘惡語相向,反而是特別喜歡她。但是這一切善意卻無法掩飾女主內心的自卑和脆弱,才會接受一個毫無感情基礎的求婚,希望變成一個正常人,變成“一個真正的她自己”。然而在婚禮上拒絕結婚的她才是真正的讓我們喜愛的她,而真正破除詛咒的是她自己。

轉過頭來看我們的男主角,我們的男主角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著自己的煩惱,困頓,迷茫。甚至于毫不夸張的說,金發碧眼完美外貌的他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比女主更需要幫助。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原本是才華橫溢的鋼琴演奏家,卻再受到打擊之后,整日陷入賭博里不可自拔。但是他遇到女主角之后重新開始審視自己,振作自己。

重要的是,無疑在之前的短暫交往中,雖然遇到的時候,雙方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是缺陷多的不得了,彼此的內心都是空洞、自卑、傷疤的時候,卻在那時溫暖著雙方。愛情是一種信仰,哪個人不曾有過失望。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才能克服人性生來便樹立的隔膜,才能隔膜,才能把心掏出來赤誠相見。人生抑或是愛情,都沒有可能全然的掌握。興其緘默不言,在暗夜里哀怨,不如坦誠的面對自己。就像那個故事的結尾。在圣誕節她帶豬頭面具去尋找真愛,而落魄的王子也終于將愛的人勇敢的擁入懷中。無論你是否單身都希望你在你愛的人的面前能夠勇敢一些獻給缺乏勇氣的你。希望這個電影在這圣誕節可以溫暖你我。

TOP2:愛在黎明破曉前

如果世上有什么奇跡,一定是盡力理解某個人并與之同甘共苦。

美麗的邂逅,兩個人的相遇,維也納街頭,一場心無旁騖、全心投入、完全付出、新鮮浪漫的愛情故事正在發生。一男一女,相遇相知,坦誠面對,他們聽從內心的呼喚,侃侃而談,從人生、命運、婚姻、靈魂、社會乃至死亡,內心中最細微的感受一一道出,仿佛要把一生中所有的喜怒哀樂生活感受在這一日里統統都釋放出來,仿佛他們在述說自己的內心世界給自己的靈魂聽,然后他們彼此遇見的是聽得懂的人,人生如此,何其幸也!

愛情來得那么快,又那么地欲罷不能,喜歡試聽間那相對又回避的眼神,喜歡咖啡館里打電話的表白,神秘的算命女人,河邊的寫詩流浪漢,還有善良的酒吧老板,沒有設想結果,你我只享受這其中的每分每秒,人生真不常好這樣的美好,也許一輩子也只得這一次。

人生就是這樣,愛情也是如此,不要說永遠的長相廂守,遇到你是我的緣分,但我無法剝奪你的自由與獨一無二的體驗,也許殘缺才是最完美的,激情過后,我還是我,而你留下的只是孤單的背影、美好的回憶,還有那無盡的思念。上帝讓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人相遇,這場美麗的邂逅是也許是短暫的,但是它是美好的何必考慮那么多享受這個美麗的瞬間吧!

TOP3:聞香識女人

第一次看到《聞香識女人》這個題目時,被它的香艷所吸引了。看過后才發現,嘿嘿,沒有任何香艷的內容,不過也沒有失望,因為它給人很大的感觸。

影片講述了,查理Charlie(克里斯奧唐納飾)是貝爾中學的學生,生性率真、靦腆。查理是一個依靠打工和獎學金就讀名校的窮學生,在感恩節到來的時候,沒錢與闊綽同學出游的他為了得到一張圣誕節回家鄉的機票,找了一份照看盲人的工作。曾在軍隊服役26年的盲人中校(Frank艾爾帕西諾飾)一出場便是那樣的不拘小節,粗口連連,用他那粗曠的大嗓門訓斥著查理,詛咒一切。查理在女主人的請求下接下這個工作時,他在學校遇到了一個麻煩,他與另一闊綽同學喬治看見了另外三個同學整蠱校監的惡作劇,惱怒的校監要求兩個目擊者必須說出惡作劇者的名字,對窮學生查理,校監不惜動用哈佛研究生的誘惑與退學的威脅說,還是不說?出賣,還是不出賣?這是個讓查理惶恐的難題,讓他如此的無助與傍偟。因目睹了同學的惡作劇而被校長威逼利誘。要么妥協,要么恪守原則,本來平靜的求學之路頓起波瀾,人生被迫面臨一次抉擇。

中校曾經是巴頓將軍的副官,經歷過戰爭和許多挫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雙眼被炸瞎。完成一次“回光返照”似的旅行后體面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整天在家里無所事事,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長期的失明生活使得史法蘭中校對聽覺和嗅覺異常敏感,甚至能靠聞對方的香水味道識別其身高、發色乃至眼睛的顏色。其實這都源于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準備用盡最后的精力享受一次美好的生活。他帶著查理出游、吃佳肴、開飛車、跳探戈、住豪華酒店……然后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命運安排他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相遇,用相異的手法彼此縫合對方的傷疤,讓不同的人生相互救贖并最終做出相同的解釋。查理竭力阻止了中校的自殺行為,從此他們之間萌生如父子般的感情。法蘭克也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他在學校禮堂上為查理進行了精彩的辯護,使得查理免于處罰。

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場“性感”的探戈,一次恣意的飆車和一段酣暢淋漓的演講為觀眾完整的勾勒出生命從“毀滅”到“重生”的全部過程。

中校是極有性格的人,失去光明,以致受人憐憫,遠比失去生命對他的打擊更大。當生無可戀,他準備離開。離開之前,他要把生命中美好的東西再經歷一遍。可最終,留住他的,不是醇酒雪茄、不是Jaguar、不是美女,而是一個男孩的未來

通過艾爾帕西諾的精湛表演,主人公復雜的性格完全表現在觀眾面前:暴戾、自負、抑郁、好色,但又正直且幽默風趣。貴族學生的軟弱自私,Charlie在對正直的堅持和朋友義氣間的舉棋不定,Frank“一無所有”的虛弱和苦楚。當Charlie和Frank相遇以后,于是,自由不羈的生命在碰撞中彼此獲得救贖和超越……

看完之后,我們可以自己問自己:多年來,我改變了什么?我為什么改變?我的改變促使我進步還是退步?我有沒有變質?曾經的雄心壯志還記得嗎?我是越走越迷茫?當矛盾出現時,我們最終選擇的經常是:妥協。美其名曰適應這個社會,在成長,在鍛煉,為了前途不得不踩著別人上。這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沒人管你是怎么成功的,成王敗寇。無論你用什么手段成功,成功就是成功,無論你多偉大,多正義,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話好說的,這時代只注重結果。別讓自己都討厭自己。這就像討論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選擇不同的道路,走不同的人生。生活需要感悟,一生之中會遇到許多十字路口,有對的,也有錯的,會彷徨,也會迷失……我們該如何去選擇?

現在的我們不也正在經歷這片中查理說經歷的嘛?雖然沒有遇到他所遭遇的,但現實也不正在慢慢“打磨”著我們,身上的“菱角”不正在打磨下日益“圓滑”嘛?人生就像一首探戈和著節奏舞動生命。人生只有一次,不管你信守何種信條,得利或者失意,投機自私或者善良仁愛。

其實,我還是更喜歡片名直譯為《女人香》。確切的說,亦非女人的香氣而是心靈接近時所能感受到的溫暖及其所代表的生命中的一些最美好的、最讓人留戀的東西。至于那場酒店大堂的探戈舞更是電影的神來之筆,成為了電影的一段經典橋段,也讓電影更像一個人人都向往的美夢。雖然這削弱了故事的真實感,但這并不會減弱電影帶給人的啟迪和震撼。因為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影片傳達的一種精神。影片結尾這樣說道:“盡管周圍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這片黑暗中點燃打火機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這樣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這樣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么,即使是最困難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夠承認生活、接受生活和經營生活的人的生活。”

無論生活的面目是溫順還是猙獰,我們都需要為我們的選擇、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標做出努力。而死亡永遠不能成為逃避的借口和途徑,活著需要有比選擇死亡更大的勇氣,承擔責任的勇氣。

TOP4:她


真誠的荒唐——“她”一部淺顯而令人深思的電影

“她”是第三人稱,前面還有兩個人稱“我”和“你”,合起來就是我們,就是蕓蕓眾生。人是社會化的生物,交流是人的本能,嬰兒在不會說話時就會用哭表達交流的渴望,而交流的極致就是愛。但通向愛的道路并不平坦,會有崎嶇,會有波折。天生渴望交流的人們會有孤獨的時刻,那種佇立在人群之中而寂寞的感覺,每個人在一定的生命階段都品嘗過它滋味;人還會遭受挫折,不管你是國王還是乞丐,是公主還是女工,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而當你墜入了人生的低谷,那么能撫慰你心靈的東西就會變得彌足珍貴,一本書,一首歌,一部電影,在不遠的未來還有一種東西,那就是IA。這并不是癡人說夢,它的一只小腳丫已經踏進了人們的生活。據CCTV報道,日本的一位青年與一位電子人物登記結婚。播出時,主播不無調侃的說:“這位電子妻子還真有成年少婦般的羞澀和韻味。”就目前而言,AI的發展距電影中的“薩蔓紗”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但已經不遠。愛好電玩的朋友肯定知道一個非常有名的系列叫做“心跳回憶”。每一部,都會令你沉醉甜美的夢里,久久不能清醒。

電影“她”把故事設定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能系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大部分人更多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被電腦系統所取代。主人公是一位書信員,對著電腦寫著動人的詞句,但婚姻問題處理得很糟糕:他們正在辦理離婚,盡管甜蜜的回憶不時在眼前閃現。在此其間,他購買了一套智能聲音系統,她的名子叫“薩蔓紗”。

“薩蔓紗”的聲音委婉動聽,充滿了女性的溫柔和感性。他毫無保留地跟“她”談他的心事和過去,“她”也盡展女性的包容和柔情。漸漸的,他習慣了“她”;慢慢的,他在也離不開“她”。愛情的產生跟以往沒什么不同,都是在交流中彼此感到對味,相互感到合拍。

然而問題接踵而至。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性中有很多弱點。比如說,我們是喜輕怕重的,是好逸惡勞的,是喜歡贊揚勝過喜歡批評的。在離婚時,他前妻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就喜歡一個只會掏好你的機器,而事實上不用負擔一點責任。人有一種逃避的本能,當小孩子受到欺負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找爸爸;當大人在異地遭受挫折時,第一個想法是我要回家。電影中他對“她”的愛情,難到不是一種逃避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愛需要身體的表達。書信員與“薩蔓紗”的愛,是精神層面的愛。這種愛是與性分離的,你能聽到“她”,感受到“她”,但你不能觸摸“她”,與“她”達到愛的極致。在電影中,“薩蔓紗”找到一個現實中的代替物去與主人公親熱,但他使終不能把此“她”當做彼“她”,結果不歡而散。

我們不得不承認,愛本身是善變的。“薩蔓紗”是人類為了迎合自己而生產的產品,也遺傳了自由意志的本性。更何況,產品是生產給廣大用戶的,所以“她”不可能對任何人從一而終。“她”在跟你戀愛的同時,還可能跟更多的“你”戀愛,這一點完全違反了愛情排他的本質。電影中主人公察覺他與“薩蔓紗”情感生變,他坐在地下道的樓梯上,一面傷心、氣憤地與“薩蔓紗”爭辯,一面看著人們自言自語地從面前走過,他終于明白了他的荒唐。

愛是不完美的,無論是虛幻還是現實,不完美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作家和哲學家到現在還沒有弄懂,那么制造成出來的愛可能完美嗎?電影沒有太深奧的主題,只是告訴觀眾兩樣東西,一是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可能必然面對的東西;二是現實的殘缺,用幻覺的方式去彌補后亦不是完美。

電影最后個境頭耐人尋味:以“薩蔓紗”為代表的虛幻愛情走了,在樓頂上,孤單女人靠著孤單男人的肩膀,他們面前是叢林般的樓房,上面是灰色的天空,下面是稀疏的燈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