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社群是什么樣的體驗

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被拉進很多育兒社群,可能是因為最近比較關注育兒信息,就像之前在金融圈里,就會被拉進很多金融社群一樣。這真是很有趣的事情!就像是《吸引力法則》里所說的:你想要什么,就會吸引什么。

這些社群,小則50人左右,大則500人左右,每天都有上百條信息顯示在手機上。即使選擇“消息免打擾”,但那個顯示在右上角的紅色圓點點和數字,就會讓我忍不住去按,按,按…很想打自己的手!

這些信息中,有些是有用的,但大多數是七嘴八舌的聊天,或莫名其妙的營銷。它們在時間管理的分類里,屬于不重要或不緊急的信息。

但在我吭哧吭哧爬頁的時候,很多時間被這五花八門的碎片信息占用了,甚至可能還順手會把某條覺得有意思的信息收入到微信收藏里,決定read it later(當然結果往往是read it never…)

看,我們每天生活在社群里,即使我門不出戶,還是可以每天接收到數以百計的信息。

不過,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不是如何管理信息,而是如何建設一個高級社群。


社群存在的本質


回到一個最原始的問題,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加入這些社群?

很簡單,出于社交的需求!

我們渴望去了解某些信息,渴望去認識更多的朋友,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所以在現實生活里,人類逐漸形成部落和村落,而在虛擬社會里,則形成了社群。

幾乎出自于本能,我們不會拒絕被拉入一個新社群,或拒絕一個朋友的邀請。因為不了解,所以想了解;因為不夠熟,所以不愿得罪。

我發現社群形成的速度非常快,只要幾個人分頭不停地拉人,一個200人左右的社群很快就形成。只不過在里面的人略略有點尷尬...都不認識啊…只見一堆陌生的頭像。

有時候,我看到有人一進入社群就發廣告,真是感覺無語…這種營銷行為,就像是在大街上發傳單一樣,拉住一個路過的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塞給他一張制作粗糙的紙片。而我的習慣是:禮貌地接過來,然后往前走,找個垃圾桶丟掉!當然多數情況下,我習慣于離發小廣告的人遠遠的,繞開。

那么,我們期待的社群是什么樣子的?難道是同住一座高樓大廈,老死不相往來的對門嗎?這種社群,即使我被拉進去,很快也會主動退出來。


高級社群的核心特征


營銷上有一種說法叫“饑餓營銷”,這是利用了人們對于稀缺資源的追逐,所以越是免費的資源,人們越不在意不珍惜,那些看似人員龐大的社群,很多時候淪為死群。

所以,高級社群和低級社群的核心區別就在于:有沒有管理和門檻。

這里所謂的門檻,其實是指“質量把關”。無論是對于社群的組織人員,還是參與人員,都需要進行合理篩選,把關質量!


一、高級社群必須通過一個有效組織來管理和運行。

就像班級需要班干部,村落需要村干部,而社群也需要有社干部。那些看著有趣的活動,你以為是拍腦袋出來的嗎?絕對不是的,它的背后有組織人員在策劃和設計。即使是papi醬那樣的單人脫口秀,你以為就是她一個人在表演嗎?錯了,那些話題是經過幾個人挑選的和策劃的,顯然她的直播就無法達到平時那種有趣的效果。

社干部的選擇直接決定社群的質量高低,什么樣的組織決定什么樣的組織高度,因為每一位社干部背后又有其龐大的社會關系。

那么,這些社干部從哪里來呢?

如果社干部是來自你平時結交的朋友,那這個社群就是朋友間的小型交流圈;如果社干部是你的公司同事,那社群就是公司內的一個非正式組織;如果社干部是你出于某種興趣愛好認識的網友,那社群就變成興趣部落了。

你能找到這些幫你一起拉人的社干部,你能充分了解這些社干部背后的能量,這個社群本身就成功了一半。


二、高級社群應該設置合理的準入門檻。

我們知道,上學需要交費,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要去學習東西。而那些自信能帶給人們價值的社群,同樣擁有設置門檻的資本。

我最近接觸的幾個社群里面,質量最高的那個就有交費入群的規則。這種交費不一定就是賺錢(后面還會提到它的另外一個作用)。

其實交錢本身會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成分:一方面群主敢于收費,自然要保證社群的質量;另一方面既然自己繳費,那就想要進入一個好的社群,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

當然我不是說高級社群必須繳費,這只是其中一個門檻而已,其他還可能包括必須邀約制,必須交一定的作品等。


三、高級社群應該有合理的人數限制。

我最近被朋友邀請進去的一個社群,進去的時候有75人,但群主說人數需要達到200人才能開始某項主題活動,這樣感覺非常不好。

200人本身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數字,200人的社群如何保證高質量?群主和社干部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管理這個群嗎?很令人懷疑!最終無非淪落為信息發散地,或者像是大家坐在臺下看戲的地方,你管你唱戲,我管我看書。

其實一個高品質的社群在建立初期30到50人左右足以,那是一個管理的限度,可以幫助初期人員相互了解,而后期可以這些人群為基點建立相同規模的社群,進行模式的復制。管理者要做的,應該是做好社干部的激勵和凝聚工作。


四、高級社群應設置規則,更應執行規則。

我看到很多社群設定了群規,但是并沒有執行。比如說不可以發廣告,比如說拉人必須經過群主同意,但是違規的人沒有受到懲罰,規矩就失去了約定的意義。這個懲罰不一定就是踢出群去,要求發紅包算是比較合理的懲罰手段;其次規則的制定可以讓機器人來操作,機器人有很好的統計功能,那些沒有達到標準的人就由機器人來提醒和懲罰,也避開人情世故方面的難處。


五、高級社群能夠促進成員間經常互動

其實社群促進成員互動的方式非常多,無非是線下挪到了線上而已。有打卡簽到制,有主題分享活動,也可以組織一些評選活動,比如曬照片,比如共讀計劃,比如寫作比賽,然后定期有一些神秘嘉賓現身,有一些突然的驚喜(生日/紀念日禮物)。

當然我傾向于同地區的成員能夠組織一定的線下活動,促進相互認識。

那這里會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誰來組織互動,二是組織經費從哪里來?

其實如果社群已經有社干部,那第一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而如果沒有,就涉及到志愿者招募的問題。

然后經費從哪里來?三方面。

首先,有高品質人群就能引入贊助;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的準入收費,甚至對違規者設立罰金措施,都能讓社群有一定的資金儲備;

最后,其實活動類AA制也未嘗不可。

高級社群發展到后期,如果活動足夠豐富,甚至有優秀資源的引入,就逐漸發展為俱樂部了。


高級社群管理應如何趨利避害?


最后想聊聊我看到的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群里的人不停地把人拉出去建立另外同質化的社群。這容易引起群內社員的疲倦。同類信息太多了,人們就會逐漸麻木,甚至躲避過多的信息干擾。

那對于社群的組織者來說,應該如何避免群被不斷分化的現象呢?


一方面,其實還是前面提到的社群門檻和管理的問題。

入群要求通過一定的規則,達到一定的門檻,就可以提高成員的認同感。群不要發展得太大過快,就能便于管理,了解每個人的情況,最好保證群內參與者是來自社干部的引薦;同時,那些有能力拉人進來或出去的朋友,倒不妨看成一種合作資源,進行合理引導。


另一方面,就是社群質量的問題。

我想除了以營銷為目的的人員,大多數人還是愿意在同類型的社群中,選擇保留一到兩個質量高的,以避免時間被過多信息充斥和浪費。所以,提高社群質量,就是在提高競爭力。


安吉拉筆記小結


不知不覺對于這個話題又聊了很多,主要是我最近突然多了很多社群,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當然好的社群也有,我很愿意為有需要的朋友引薦,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另外兩篇文《看到那么多媽媽在努力,你何以不堅持呢?》和《我在人生的拐點,遇上一群有趣的同行人》。

歡迎和安吉拉一起就兒童教育、文化心理及新媒體營銷進行探討交流。

(記于201608-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社群框架搭建;社群規則制定;聚集社群成員;社群日常運營;促進社群活躍。 一、社群框架搭建 在社群運營之前,需完成社...
    方弟閱讀 37,721評論 3 120
  • 有多少人被“你若盛開,清風徐來”這句話營造的假象迷惑?以為自己真的有所覺醒了,不斷的用這句話提醒自己要努力,要拼搏...
    橘子你個哦潤吉閱讀 289評論 6 10
  • 備注: 實際上是一個代理工具,但是又不是簡單的進行代理(tcp,可以配置策略,toxics 實現延遲,模擬故障, ...
    dalongrong閱讀 1,668評論 0 1
  • 結合了好幾個文章才完成上傳,索性自己再簡單總結一下吧。細節比較少但比較全面吧。尤其是上傳成功后pod search...
    打火石閱讀 786評論 0 0
  • 很早之前,我就想著一個人生活后,一定要親手打造自己的日子,它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精致。它可以很少,但...
    詩是詩和遠方的詩閱讀 25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