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近代史的作業
收集蕭紅的資料直至如此,看著看著不覺打開了電腦,又將《黃金時代》看了一遍,竟不覺得有些動了情,些許惋惜是自然的,但一種病態的幸災樂禍還是來的更直接一些……
蕭紅是迷人的,也是不幸的,她的一生與愛情糾葛,無非想要安穩的一個港灣,卻從未停下顛沛流離,才華于她,是生活的排解、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種無法不接受的命運的安排。
她追求自我,只想堅持做自己,她心中充滿了倔強,筆下流淌的人情事故,都是她經歷的人間冷暖,她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與蠻荒,愛恨交織的小生活大悲哀,深深淺淺,淋漓盡致。
一九四零年一月,蕭紅和端木從重慶到香港。
這時的蕭紅,身體衰弱,患著肺結核,經常咳嗽,頭痛,在我看來,并不避諱的說,蕭紅在放下鋼筆時亦是一個下半身思考的普通人,性欲很強,亦是如此,竟然完成了《呼蘭河傳》的創作。眾家皆認為《呼蘭河傳》不僅是呼蘭河人的傳記,也是蕭紅的自傳。
她一生追求獨立,自由與平等,雖漂泊異鄉,歷經磨難,卻始終懷著自由與真愛的憧憬。在高二讀的《呼蘭河傳》有一段文字,已經記不太清了,用來形容這種自由最為傳神,大概是:“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大抵都是冬日里饑迫下所描述的美好罷了……
她一直 磕磕絆絆地活著,桀驁不馴地走路,轟轟烈烈地戀愛,青春和死亡對峙。她亦說過一句讓我真心動容的話,我認為拿來結尾是最合適不過得了:“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的那半部紅樓與別人寫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3·21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