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也叫準許,即賜予弟子一個準許修持一個法門。 它是密乘的一個法教,在密乘的法教中,很重要的是求法的弟子具備了修法的資格,通常會說具備法器,也就是具備資格的意思。所以一般來講密法不會大眾傳授,傳統上給予密法的密乘上師,也叫金剛阿舍黎,他通常會觀察弟子,他是不是夠資格接受及學習這樣一個法。觀察后,弟子具備了資格,就可以給予他灌頂, 所以另外一個名字形容「灌頂」就是給予并準許弟子修持這個法,這就是「灌頂」的意思。它是一個儀式,是一個上師給予夠資格的弟子,準許他修持這個法門的一種儀式。
今天會給予的就是「文殊菩薩」的身口意的灌頂,即三種允許。在凡夫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是不清凈的,我們需要透過這樣的一個修持,將凡夫的身口意轉化為清靜的佛的身口意,因此準許我們做這樣的修持,就要給予三種身口意的灌頂。
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里就不再多講了。
在密乘修持中的最重要的是「凈觀」,它用許多方式特意并強力的解構凡夫的觀念,或是凡夫的相,解構后生起的是清凈觀,也就是「凈觀」。
所以這里就有許多新的名詞,比如說,什么叫凡夫的相?不凈的相?或者說什么又叫做凈觀,或者清凈的相呢?這個解釋就非常多了,接下來會簡略的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詞叫「成佛」。這是很多佛弟子,或是對佛法有些了解,尤其是許多大乘的佛教徒來說,心中都會有的想法就是「我要成佛」。
所謂「成佛」也有個詞是得到「解脫」,或者說得到一種「遍知的佛的果位」。而且你也很向往佛的果位,但有時候我們要想一想,你向往的到底是什么?或者什么是佛?或者是佛的哪一個特點特別的吸引你,會讓你想要成為他,會讓你想要變的跟他一樣?佛的什么樣的功德特質是你覺得非常的棒,也想要具備的?
譬如說,我們看到的佛的樣子,按照經典來說,是不是他頭上的頂髻吸引了你,頂髻就是佛像的頭頂上會描繪或雕刻出的凸起的螺旋狀的部分,當然針對這個發髻現代人也有些說不清楚的看法,它到底是佛陀的頭發呢?還是佛陀的肉呢?或許有些人會說是佛陀特殊的發型,但我想佛陀吸引你的應該不是發型,或是他的頂髻。
那難道是佛陀很帥?很莊嚴嗎?他到底長什么樣子,我們現在也無從考證。
所以當我們想要「成佛」,向往佛的果位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這到底代表的是什么?還有是什么讓我們那么的想要去達成?
對我來講,有時候想想,佛陀真正吸引我的應該是他的智慧。所謂的智慧,有一個詞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完全開顯的狀態,即成佛,成就「菩提」。所以對我而言,重要的是,佛陀那種廣大的、無量的智慧吸引著我想要變得跟他一樣,可以開啟這樣的智慧。
佛法中還有一個觀念就是眾生具有「佛性」,即佛的本質。我們會問,什么是「佛性」?什么是佛的本質?其實它就是智慧,它代表我們那種清透的本生智慧。換句話說,我們都具有著跟佛一樣的本具智慧,或者說潛能。這種本具智慧是我們都具有的。而為什么要接受灌頂?接受灌頂的意義就在于,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本生智慧的潛能和特質,但它被很多暫時性的煩惱所遮蔽,通過灌頂準許修持一個法門,通過修持這個法門將遮蔽智慧的煩惱凈除并轉化,讓本來就有的具足智慧開顯出來。所以修行的很多的心法是幫助我們消除這些障礙和煩惱,開顯出本具智慧。
接下來就給予灌頂,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