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乖乖的情書17/100】

親愛的乖乖:

昨天媽媽的手機斷電自動關機了,充電線又壞了,想了辦法但沒找到相同型號的充電線,造成一天與外界失聯,也發不了情書,心里好捉急。好在今天買到了充電線,終于恢復與外界的聯系。

媽媽離開四天卻感覺一個月沒見你,好想你。我們今天繼續郝廣才講故事。

今日故事:尼采見女人為何要帶鞭子

如果把世界看成一個舞臺,每個人都在這舞臺上扮演一個角色。有一種人的人生就是扮演太陽,自己發光發熱,散發出強大的磁場,所有的行星都被其吸引,但不能接近,只能圍繞著他轉。

尼采是十九世紀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哲學家。他對于宗教、道德、文化、科學、哲學都有批判,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很像在寫一段一段獨白式的格言。哲學領域的存在主義、后現代主義基本上是由他開山。

那尼采是太陽嗎?不,太陽是一個叫莎樂美的奇女子。尼采跟她同舞臺,只能演她的行星。

1882年,尼采來到意大利,當時他已經頗有名氣,大家都把他看成怪物。此前他和瓦格納決裂不久,加上嚴重的胃病和要命的偏頭痛,使他不得不向巴塞爾大學請長假,想待在家里休養。但更要命的是,妹妹一再與他沖突,家里也待不住,所以離開陰冷的德國,跑到陽光明媚的意大利,想喘一口氣。

正在意大利梅西納的尼采同時收到兩封信,一封是羅馬著名文化沙龍的女主人,也是德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領導人瑪爾維達·馮·梅森堡夫人寫來的,信中說要介紹一個年輕的俄羅斯女孩給他認識:“這是個與眾不同的女孩,我的書《一個女理想主義者的回憶錄》能夠出版,其中要感謝的人就有她……”

另一封則是尼采的好友,也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保羅·雷寫的,信中提到有一個年輕女孩,他應該認識,“她充滿了活力,天資過人,絕頂聰明,她有最典型的女人氣質,同時還保有天真的孩子氣。”

兩封信說的人正是雙十年華的莎樂美。莎樂美的父親是俄國沙皇寵信的將軍,她從童年時就不玩一般女孩玩的團體游戲,她總是從事“孤獨”的活動——看書和沉思。

莎樂美十九歲到瑞士蘇黎世大學求學,后來因病來意大利療養,結識瑪爾維達夫人,并在她的文化沙龍與保羅·雷相識。保羅·雷學識廣、思想深,正是莎樂美最想要接近的人物。而且保羅·雷人格高、性情善,也是莎樂美覺得最可信任的朋友。兩人有說不完的話,日日形影不離。

面對這個“身形高挑、有著一雙閃爍著光芒的藍眼睛、高高的額頭后方充滿積極、令人敬佩思維”的年輕女孩,保羅·雷自然深深地愛上了她。他也以為莎樂美喜歡他,否則何必天天跟他談。

他向莎樂美正式求婚,沒想到莎樂美拒絕。她告訴保羅·雷,和他在一起是求知,不是求愛。

保羅·雷受到重大打擊,他告訴莎樂美,他要離開羅馬去外地療愈情傷。沒想到莎樂美又給他一記棒喝,說難道男女之間除了夫妻、情人,就不能成為相知的朋友嗎?她要保羅·雷不要走,留下來和她一起完成夢想。

什么夢想?莎樂美說她曾夢見一棟在海邊的漂亮大宅,大宅中間有一間圖書室,四面放滿書,窗臺散發鮮花的芳香。圖書室中央有張大桌子,圍繞著幾位紳士,正在熱烈討論思想、文化、哲學……其中只有一個女生,就是她自己。

他們分別住在大宅的不同房間,帶著高尚的友誼和深刻的思想,大家生活在一起。保羅·雷被她說得目眩神迷,不但沒有走,還決定把尼采找來。

1882年4月24日,尼采在羅馬圣彼得大教堂見到莎樂美。尼采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凡人,是女神。“一個在瞬間就能征服一個人靈魂的人!”他立時被征服,愛上了莎樂美。

相對于尼采,莎樂美的第一印象卻是理性的觀察:“尼采一出現,就讓人感受到他身上隱藏著一種孤獨感。他視力不佳,使得他面目很神奇:眼神既瞥向內心,同時又望向遠方,或者說,像眺望遠方一樣注視內心。當關注某個令他感興趣的話題時,雙眼激動得熠熠發光;當情緒低沉時,目光中便流露出陰郁的孤獨感,仿佛是從無盡深沉之處流露出這種感情。”

尼采、保羅·雷和莎樂美三人共度了一小段快樂時光。如同他單刀直入的語調,三十八歲的尼采很快便向莎樂美表達愛意,向她求婚。莎樂美從尼采那里尋求的是精神、靈性的交往,拒絕了他的求婚。尼采并不死心,繼續留在她的身邊,他的愛非但沒有降溫,火反而越燒越旺。

他鼓起勇氣向莎樂美第二次求婚,再被拒絕。內心孤獨、高傲的尼采,表面裝作豁達,其實自負、自信都因此破碎。有一次,他要求三人一起照一張相,到了照相館,尼采親自編排,他把一輛推車布置在景中,他和保羅·雷站在推車前,要莎樂美跪坐在車上,手拿一根小鞭子,象征兩個男人都是莎樂美的牛馬。尼采說沒有比這姿態更能呈現他們的關系了。這張有意思的照片,也引發尼采說的一句名言:

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嗎?可不要忘了帶上鞭子!

很多人據此就下定論說他是“沙文主義”,其實他只是在自我解嘲,他要的只是平等。

莎樂美拿著鞭子,與保羅·雷、尼采(右)合影

莎樂美和尼采的關系,就如同1882年的四季變化,春天時相見,花開茂盛;夏天時他們有思想深處的共鳴;到了秋天,莎樂美已經不能接受尼采痛苦的人生觀,她感覺以后他們會變成思想上的敵人;到了冬天,一切冰凍,他們的思想不再交流。當尼采在萊比錫車站送走莎樂美時,火車開動的那一瞬間,尼采知道這是他與她的永別,望著火車徐徐駛離,莎樂美將永遠離他而去。這是最偉大的哲學狂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戀愛。

失去莎樂美的尼采陷入絕望的谷底,心中堆滿的怨恨從他的筆鋒流泄。一封又一封帶有惡意、尖酸、仇視的信,斷送了他們的聯系,也葬送了他們的友情。尼采此時心無別念,他在濱海的小屋,發憤寫作,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本寫給所有人及不寫給任何人的書。這是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尼采的“超人”理論就此誕生。

莎樂美呢?她之后定居柏林,繼續活躍于文化圈,1885年出版第一本著作《為上帝而戰》,真的與宣告“上帝已死”的尼采打起對臺。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她居然嫁給一個叫安德烈亞斯的東方語言學家,而且婚前約定:一、她必須能保持和保羅·雷的友情和交往;二、她沒有義務和安德烈亞斯發生性關系。更沒有人想到,他們的婚姻維持了四十三年。

但即使有這樣的約定,保羅·雷這回也真的心碎了。不管莎樂美怎么解釋,保羅·雷這次都選擇痛苦地離開,后來被發現墜落在他和莎樂美經常散步的懸崖。在保羅·雷孤獨墜落時,另一顆圍繞太陽的行星出現,德國的大詩人里爾克也瘋狂地愛上莎樂美:“我不要鮮花,不要天空,也不要太陽,我要的唯有你……”

莎樂美也向他展現真實“肉體和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體……”最后莎樂美決定和里爾克分手,又刺傷了一個偉大的靈魂。莎樂美五十歲時,結識弗洛伊德,兩人亦師亦友,情深意厚,不只經常見面,而且書信頻頻往返,長達二十年。這些書信后來成為研究弗洛伊德的重要文獻。

莎樂美一生創作很多,她的回憶錄更是研究許多大師內心深處的最直接材料。她遇到的每一個有思想的男人,無不被她吸引,或明或暗地深深愛戀著她。德國作家林德·扎爾貝曾說她是“具有非凡力量的繆斯”:“男人在與她這位女性的交往中受孕,與她邂逅數月,就能為這個世界產下一個精神的新生兒!”真是說得妙。

莎樂美在1937年結束了她七十六年的傳奇人生。

故事講完了,晚安,好夢!

不在身邊每天想你念你愛你的媽媽

2017.4.24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