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開學

01

三天的開學報道已經過去了,新室友、新寢室、新環境都已了解,興奮感也隨著時間而消退。

開學的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來到學校的圖書館,想找個自習桌看會書。跟著墻上的指引來到八層的自修室,走進室里一股濃郁的學習氣氛撲面而來。早上八點的自修室已經坐滿了學生,他們正在埋頭學習,自修室靠左邊的物架上堆滿了琳瑯滿目的書。我轉了一圈仍然沒有找到一個位置,自修室外面走廊和樓梯上有很多學生正在背誦英語。我觀察了一下,大部分學生是在準備考研。也許只有到這種地方,看見這些人,才能感覺到斗志昂揚。這個畫面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想我開始有點期待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了。

這三天里,一個人騎著小黃車慢悠悠的在學校各棟樓里穿梭。一棟棟古老的建筑體現著學校的歷史底蘊,古老的圖書館、古老的學生宿舍、古老的禮堂,千年學府的氣質由內而外的散發。徜徉在這樣的歷史文化環境里,內心頓時覺得特別安寧,浮躁隨之而去。

學生公寓以及新建的教學樓都深處鬧區,我常常發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政府不把周邊的居民遷掉,做成圍墻。我想這不僅僅是考慮現實成本的問題,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考慮。我本科學校在市郊區,占地面積很大,但是周邊沒有一點商業生活氣息,學生就像是生活在象牙塔內,與外面交流少。當我自己畢業工作后,才知道書生與社會的脫軌。

處在這樣一個鬧區,上課經過的是商業氣息濃重的街道,街旁邊的小店里面天天喇叭喊著:大減價、大減價,我想學生也能更接地氣。見慣了商業上的一些小伎倆,和社會上的人有了接觸,懂了一些套路,也就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

02

三天過后是開學典禮,全校新生開學典禮、學院新生開學典禮。這些我都把把它當成一種儀式感。作為人生下一階段開始的儀式。人生是需要儀式感的,儀式感記錄著這一生中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這些節點標志著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開學的儀式感很隆重,唱國歌、唱校歌、配戴徽章、宣誓、老師寄語。對于一個在社會滾了一圈的人,在起立唱國歌校歌那一刻,心里有種異樣的感覺。這種儀式已經存在回憶里很久了,學生時代伴隨著這種儀式。此刻又回到學生時代,不是時光的倒回,但是感覺就是回到三年前,回到那個生猛的環境,只是心境有些不一樣罷了。

開學典禮上老師的寄語,我相當有感觸。老師說做學術要做到三樣:做、寫、說。

“做”就是要有執行力,著手做、動手做,不要停留在想的層面,更不要去想的太多。動手做的能力就是把一件事做出來,去找資料、去研究、去實驗,去做成一件事。

“寫”就是要會寫論文,要會寫文章,能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很好的寫出來。其實,寫就是通過文章的方式給大家表述自己的成果,讓別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

“說”其實代表的就是溝通能力,學術是團隊協作的結果,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和團隊保持好的溝通。將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的和團隊成員交流,包括導師和師兄師姐。

03

為什么我會對老師的寄語相當有感觸。因為我已經在社會工作過,知道一個公司里面員工需要怎樣的能力。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團隊協作越來越方便和緊密。老師說的三樣,其實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增強自己的實力,一方面是將自己的實力更好的展現出來。

人最奇妙之處就是懂得團隊協作,這個社會團隊協作尤其重要。不僅僅是和熟人要有協作能力,還要具備和陌生人協作的能力。所以,寫和說尤其重要,這兩點我體會深刻。向這個社會發出自己聲音的方式無非是寫文章和說話,并沒有這樣的科技一根導管插入你的大腦皮層就能將你的想法呈現出來,我們還是要通過寫和說來表達自己。大概一年前我就有這兩方面的焦慮,擔心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所以,在一年前,我就已經提前有意的鍛煉自己這兩方面的能力。

當然,效果不知怎么樣,但是我依然在有意的鍛煉。平常和朋友溝通后反思自己哪方面說的還不好,打電話或者面對面交流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寫作也在去年開始就有意的去寫,今年更是公開寫作了,雖然寫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與思考,但是依然在練習。我也期待接下來和老師系統的學習這兩方面。

關于“做”,那真的是太有感想了。以前迷茫時期,總是停留在想的層面,以為一件事想清楚了,就開始做。但其實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想清楚的時候,而是在做的過程中邊想邊做,做的時候自己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儀式完畢,內心暗示此時已經正式進入研究生階段,準備接下來的爬坡吧!



研究生的進化是怎樣的?生活是怎樣的?我愿意給大家一起分享這期間的所見所聞所得,和你一起成長。如果您愿意交個朋友,歡迎關注簡書【南水南】。


南水南

正在進化的程序猿

業余寫作愛好者

努力做一個真實的人

和你一起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