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名曰:“丈夫和妻子細思極恐的聊天記錄。”
當時覺得好奇,也就點了進去。
看完之后,沒看懂。翻找評論,發(fā)現(xiàn)果真“細思極恐。”
聊天基本上講的是:有一天晚上,丈夫加班,懷孕七個多月的妻子自己一個人在家。她總覺得門外好像有人,很害怕,所以就給丈夫發(fā)消息。丈夫覺得是妻子懷孕之后太敏感了,就安慰她說沒事兒。但是妻子還是怕的不行,要他回來,然后丈夫就說要不找鄰居過來看看吧。緊接著妻子連發(fā)了兩條消息,一句是說“門開了”,另一句是“有人進來了”。然后……然后就沒了動靜。丈夫開始不安起來,一直叫老婆,說你在哪兒,你在哪兒,等我找管理員過來啊。
然后又過了一會兒,妻子說不用了,是鄰居喝醉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了,別麻煩人家了。丈夫松了一口氣,說既然沒事了那就你先休息吧,他很快就回家了。
然后……
過了一會兒,丈夫突然發(fā)消息――不對!你不是我老婆!你到底是誰!
“妻子”:沒想到看出這么早就被你看出來了,還真是兒子。
評論里的經(jīng)典解釋是:
1.在妻子說“有人進來”時已經(jīng)出事了。
2.丈夫在妻子說不用找鄰居后又想了一頓,覺得一個孕婦怎么可能那么快冷靜下來,有點不對勁,再翻看消息記錄,覺得有問題。
3.殺人犯把孕婦肚子里的孩子剖出來,是個兒子,所以有最后一句。
即使到了現(xiàn)在,大白天一個字一個字出這則消息,心里還是壓抑的不行,小心臟砰砰直跳,總?cè)滩蛔⊥约荷砗罂纯础?/p>
在簡書上看到兩篇文章,都是“劫后余生”。
第一則是一個女孩,自己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住在出租屋里。有一天半夜時分,突然有男的在踹門,聲稱要進行人員檢查登記。女孩覺得不太對勁,什么事要在大半夜執(zhí)行。但她一個人,很害怕,人生地不熟。于是就一邊拿著手機隨時準備報警,一邊沖著門大聲吆喝,威脅那人如果再不走就叫警察了。
這一吼,很久門外沒有聲音。女孩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度過了一夜。第二天打電話到警局,發(fā)現(xiàn)查無此人,根本沒有什么檢查。作者在文章最后說,如果那個晚上她打開了門讓那個男人進來,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另一則就是昨天上首頁的一篇文章,作者和幾個朋友被自己的同學騙去傳銷,在偶然中得知真相,半夜鼓足勇氣逃了出來。
這看起來都是電影里才會出現(xiàn)的鏡頭,可卻在現(xiàn)實中發(fā)生了。
前幾天在微信的騰訊新聞中看到一則消息,是去年的一場案件,但一直打官司打到現(xiàn)在。
大體情況是,有一個河南女孩,自己去美國(也可能是別的國家,記不清了)留學,住在一所公寓里。那個傍晚,女孩上完課去超市里買了點東西,回家放下后便準備出去跑步。出門沒幾步遇到一個陌生女孩,年齡相仿,請求她幫忙搬搬箱子(應該是行李箱),女孩覺得舉手之勞,就答應了。
第二天,女孩的尸體在草叢里被發(fā)現(xiàn),身上傷痕累累,慘不忍睹,有強暴的痕跡。
新聞有一句話——“沒有人知道,在那個看似平靜的晚上,女孩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犯罪者是一男一女,年紀輕輕,男女朋友。女的似乎是找女孩幫男朋友發(fā)泄一下。
在這個廢除死刑的國家里,男的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是最高級懲罰。而女的,似乎還是個未成年人,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這件事發(fā)生在2016年,也就是說明年她就能出獄了。
對于受害女孩的家屬來說,女兒慘遭他手,賠款寥寥無幾,犯罪人卻即將獲得自由,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因此一直上訴,仍未解決糾紛。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幾乎每天都能在新聞上看到。陸陸續(xù)續(xù)看完了之后,總在:會不會有一天這些事情發(fā)生在我身上,然后我也被這樣報道出來,很多人就會為我而唏噓、惋惜、害怕……
作為一個有點文藝的零零后,我一直非常向往歐洲,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曾經(jīng)滿眼看到的歐洲都是金光閃閃、自帶光環(huán):有美景、有人文建筑、有歷史名城、有濃郁的學風、優(yōu)美的田園小鎮(zhèn)、風味十足的街道、素質(zhì)文化俱佳的歪果仁……但是一直以來頻繁發(fā)生的暴力沖突和恐怖事件讓我不得不懷疑所謂的美好是不是浪得虛名。學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到,在巴黎平均每兩分鐘就會發(fā)生一起盜竊案件,隨手放在地上的東西不一會兒就會被人搶走,車窗也會莫名被打破。
相比之下中國還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尤其是我們沿海地區(qū),雖然只是一些小城小鎮(zhèn),但是經(jīng)濟文化相對比較發(fā)達先進一些,比起西北部和西南部那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安全系數(shù)顯然要高很多。
雖然我們出生的地方、從小生活的地方也許并不是那么美好,讓我們眷戀、為之駐足,雖然我們還是巴不得能夠盡早走出去看看世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里,至少我們可以有一份安全感,一份熟悉的歸屬感,自己不會有生命危險,不必時刻為生存擔憂。
在生活質(zhì)量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大部分零零后可以說是生活在善意的世界里,不說錦衣玉食,至少衣食無憂。生存不成問題,剩下的就是心靈。誰不是有一個美好的歐洲夢、美國夢、留學夢?曾經(jīng)以為國外是天堂、國外有一切美好。然而,現(xiàn)在即使不去想在那邊會不會受到歧視、語言上會不會有障礙、生活習慣上能否適應――人最最根本、最最關鍵的一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證,我們怎么敢去妄言談論自己的詩和遠方?
昨天表妹來我家,我們一起看了部恐怖片,叫《恐怖電影院》。電影挺可怕,但是只是視覺上的可怕。細思之后反而覺得很荒誕、很搞笑,無厘頭。
晚上,當我告訴把新聞上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訴她之后,她一直在不停的聽歌,不敢睡覺,閉上眼就會胡思亂想。
其實想想,有時候一些真實故事要比恐怖小說電影更可怕。因為后者再恐怖也不過是改編出來的,是假的,鬼鬼鬼,世界上哪里有鬼?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那些真實案例,怎么知道會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當我跟我媽說的這些事的時候,我媽安慰我――那樣事情其實離我們很遠,不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
但是我想,那些出事的人,他們也覺得自己是平凡人,也覺得這些很可怕的事情會跟他們無緣,可偏偏就是遇到了,巧合了。誰都不敢說將來會怎么樣,因為安全沒有保證,不測時有發(fā)生。
早晨看新聞時,發(fā)現(xiàn)巴塞羅那出事,有十七人遇難,好在被警方一齊抓獲。雖然是個好消息,可我卻感不到任何的高興,至少事情還是發(fā)生了,人也是死了,最后即使抓到了,也依然會再發(fā)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勢頭。
看到朋友圈里朋友發(fā)的消息,秀那些生活:一起晚上在小區(qū)里面散散步,周末相約爬山,旅游拍的照片……感覺是那么的陽光,令人羨慕。可是,當太陽落下去之后的晚上,誰又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呢?
那些恐怖的事情離我們到底有多遠?還是到底有多近?群里面天天在發(fā)一些案件的預防手段,有時候很可怕。現(xiàn)在到酒店里面都會有下藥割腎,別人讓你幫忙拍照的時候可能相機里面會放射出一些讓人昏厥的東西,下車去拿小廣告的時候別人闖進車走人,送小女孩回家被推進出租屋強暴……
如果說,社會只要發(fā)展,恐怖事件就會跟著發(fā)展,真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勇氣邁出向外面走的那一步,敢不敢再去聲聲喊我要追尋我的詩和遠方。就像有人說――遠方不僅有美好,還伴隨著一切的危險、困難、隱患,你只看到它的發(fā)光點,沒有看到光芒表面下隱藏的陰暗。
到底是幾年前的我們太夢幻了,還是幾年后的社會太黑暗了?真心希望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永遠都只是一個平凡人,至少能夠避開那些危險的事情,平平安安的追尋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