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從很多年前起,“失憶”就成了愛情故事里的經典橋段。在文學作品中,失憶成了愛情的催化器,成了重新開啟一段感情的助力。這看起來既浪漫又神秘,然而,真正的失憶確如文學作品所描繪的這樣嗎?
不是的!
其實在醫學上,失憶分為兩種:順行性遺忘和逆行性遺忘。逆行性遺忘指回憶不起在疾病發生之前某一階段的事件,過去的信息與時間梯度相關的丟失。這也是文學作品中向我們展示的“失憶”但是這種遺忘很少見,大多數的失憶者所患的都是順行性遺忘,這種遺忘者沒有短期記憶,卻可以記得之前發生的事情。他們不知道自己剛剛做了什么,不記得自己將要做什么,無法繼續中斷的交流,無法認得剛剛接觸過的人……大多數這種失憶者的生活是痛苦而迷茫的。
電影《記憶碎片》就為我們講述了一位順行遺忘者的故事。男主人公藍納沒有短期記憶,但是他能記得出事前的所有事情:自己的妻子被歹徒奸殺,他在施救的過程中被襲擊。警方不相信藍納“有兩個兇手”的判斷,草草結案。藍納決定為妻子報仇,找出兇手并殺了他。他依靠慣性訓練寫字條,拍照片,看紋身,不斷地搜集證據。但是影片的最后,卻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藍納的妻子并非死于奸殺而是胰島素注射過量,而真正的兇手約翰.G也在一年前就被藍納殺死。只是“殺掉兇手”是藍納的存在意義,所以他沒有用字條記下已經報仇的事實。而是尋找下一個約翰.G,繼續進行所謂的“報仇”。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人利用藍納作為殺手,不斷殺人。
電影采用了雙線并行的敘事方式,黑白片和彩片共同還原著事實真相。與其他電影不同的是:黑白片并不全是回憶,而彩片也并不全是現實。本片的記憶和現實是混亂放置的,在我看來,彩片倒敘著即將成為現實的現實,黑白片正敘著即將變成過去的過去。黑白片中,藍納一直對著電話講述著一個和自己患有同種疾病的薩米的故事:薩米也沒有短期記憶,他的妻子為了培養他的慣性記憶,不斷的讓薩米為自己注射胰島素,最終死于胰島素過量注射。而薩米則住進了療養院,裝作自己是一個正常人,孤寂的繼續生活。
影片的最后一語道破,薩米并沒有妻子。那么,藍納訴說的“薩米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可見,藍納的妻子在襲擊后并未死亡,而藍納因為襲擊失去了短期記憶。妻子為了證實記憶可以通過慣性訓練培養,讓藍納不斷為自己注射胰島素,最終死于胰島素注射過量。藍納不愿意接受妻子死于自己之手這個事實,固執的認為妻子死于奸殺,執著于尋找兇手。影片的最后,藍納得知自己被利用做了多次殺手后幡然醒悟。他覺得將利用自己的人作為最后一個約翰.G,便就此收手,抽身出報仇的循環。
正如影片所說:記憶是人類對世界的主觀演繹,是我們確認自己身份和存在的必要,是我們生存下去的目的。但是,有時候記憶也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我們大多數人是幸運的,我們擁有完整的記憶。我們不會向影片中的藍納一樣,僅靠客觀證據認知世界;我們也不會如偏執狂般,僅靠自己的主觀感知世界。“記憶中的我”、“別人眼中的我”和“世界中的我”共同構成著我們的身份和生存的意義。
記憶,不可或缺;失憶,也從未如我們想象般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