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關注:重塑目標的教練能力?
任何教練開始都有一個目標設定的重要步驟,需要教練們支持客戶清晰教練目標(Refocus/Goal setting);
新進教練們普遍反映有個困難點:教練進行一半或后面時,有的客戶會更改開始時確定的教練目標,這時教練們感自嘆:如果重塑目標能力夠強,也許能避免這樣狀況。
當然,教對話開始時客戶們普遍狀態不好,談的除了煩惱就是難題/困難;教練們的工作不是讓客戶逃避負面情緒,而是幫助其看到情緒背后的渴望(即使在低谷也有想去的方向),因為教練們明白一個太極智慧: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哪怕大部分黑的部分里面也有一小部分的白,正如客戶有很多煩惱(大部分黑部分)也會有支持其走出煩惱的資源/機會(小部分白部分)。所以,教練開始時,客戶很可能在混沌的負面情緒里,明白太極智慧的教練們相信:至少還有一部分是客戶渴望的/想要的,這就是教練們要聚焦的部分:教練目標。
WHAT is 重塑目標的教練能力?
ICF專業教練(PCC)評估標準關于重塑目標能力如下:
1. 教練支持客戶識別或確認本次教練目標。
2. 教練支持客戶定義或確認衡量本次教練目標的實現標準。
3. 教練支持客戶探索該目標達成對客戶的重要性及意義所在。
4. 教練支持客戶清晰實現本次教練目標所需專注并解決的課題。
5. 教練以客戶所期望方向進行對話,除非客戶有所更改。
以上教練能力包括高度同在的教練狀態,深度聆聽,教練目標的呈現等。
我在訓練新進教練時,非常關注教練狀態的訓練,尤其在重塑目標這個步驟,好比一個精彩演出:如果頭5分鐘我們能夠穩定地站在舞臺上,后面的呈現就穩穩妥妥。
經常有人問我,教練技術和教練狀態哪個更重要?我的答案是教練狀態,因為客戶狀態對于我們未知;客戶將要進行的課題,我們也未知;一切都未知,但我們如果有穩定的教練狀態,高度同在同頻,就能支持客戶在其處找到答案;如同客戶住在心牢里,鑰匙在其手里,教練支持客戶看到鑰匙,客戶就從心牢里走出來了。
HOW提升重塑目標的能力?
訓練教練這6年來,我總結出一個提升此能力的方法:漏斗法。
1.從客戶對其煩惱或困境描述(Fact)中,通過全方位聆聽,教練敏感地感知并確認其情緒狀態(Feel),
2.探詢情緒背后的正面動機或期待(Focus),并邀請客戶清晰想要的成果(Outcome),
3.確定本次對話最想解決的課題(Project),將其轉化為本次教練目標(Goal),符合:正向/可控/SMART/ 系統平衡。
重塑目標的過程好比這個漏斗,透過外在層層探詢內在,導出本次教練課題和目標。
1. Fact, Feel: 教練初始,大部分客戶會講一些煩惱或困境,教練可透過這些聆聽到客戶的情緒狀態,與客戶確認其主要情緒。
比如:客戶很煩惱的事情,10歲女兒周末起床就看電視,不做作業,客戶很生氣,對女兒發火。
教練關注:
? 聆聽時教練們能分辨客戶的外在&內在干擾,比如:外在干擾—女兒不聽話,不自律;內在干擾--客戶對自己不滿意,沒有幫女兒養成自律好習慣.
? 有的教練遇到低能量/負面情緒的客戶時有困難,這是正常的。越是負面情緒嚴重的客戶,越是有內在動力(發動機的大馬力)沒有啟動,進入步驟2拿期待或問想要的成果時,越會有高能量的激發。
2. Focus:確認其主要情緒后,教練可邀請客戶探詢情緒背后其期待是什么,同時把客戶講的負向關鍵詞轉化成正向詞。
比如:煩惱:“女兒管理不好她自己”,期待:“女兒有自律好習慣”
比如:“希望自己不亂發火”,邀請客戶把負向關鍵詞(不亂發火)轉化為正向詞 — 冷靜面對,理智對待等。
教練關注:
? 教練可了解薩提亞冰山理論的期待/渴望/自我部分,探詢客戶對自己的期待/客戶對他人的期待/他人對客戶的期待/自我渴望/自我認知等。(此文最后有薩提亞冰山圖)
Outcome: 轉化出正向描述的期待后,教練可邀請客戶思考:“對于目前境況,你想要的是什么?”
以上這些都好比漏斗里面的烹炒動作:教練保持與客戶同在,探詢客戶冰山下層(期待/渴望/自我),支持客戶逐步梳理出關鍵詞;好像讓客戶做廚師烹炒(cooking),客戶談的關鍵詞是食材,放進鍋炒著炒著,客戶感覺會出來,這是客戶自己炒出來的也必定是其想要的。當教練感受到客戶開始的負面情緒慢慢消退,情緒漸漸平穩,客戶就清楚想要的是什么了(內在發動機“轟轟”轉起來了)。
教練關注:
關于客戶探索到哪個層級:
? 有的客戶覺察力很好,會走到冰山深層。比如:“通過女兒看電視這事,我想要的,如何能夠對自己有更多的接納?/即使我不能很好地訓練女兒現在就具備自律好習慣,我也對自己有接納?!?/i>
? 很遺憾,一般第一次/第二次被教練客戶,還到不了冰山深層。大部分客戶會停留在觀點層:“孩子起床后想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做作業而非看電視?!保陀X察力或低能量的客戶會把期待或渴望放在他人身上,也是可以的。因為客戶的覺察力/內在能量決定其想要的在哪個層級。
? 也許客戶的覺察力很深,但是最近低能量,沒有充裕能量和精力,也會有煩惱:“我最近沒有時間,沒辦法訓練她啊!我知道對自己有要求,要訓練孩子更獨立,但我做不到啊?!甭犐先タ蛻裟芰窟€不夠支持其去到更深的自我修煉上,也可以。
? 客戶想要的可去到任何一個無論觀點/期待/渴望/自我層,都可以。因為我們要漏斗(或客戶炒菜cooking)出來的是客戶最想要的,而非教練認為需要。
3. Project: 繼成果之后,教練可邀請客戶思考幾個對應課題:“這是你想要的成果,有哪些課題目前可以支持你實現這個成果?”
比如:教練:“你說想要自由,如果有個課題是:近期內如果你想在工作生活方面感知到更多自由/長期來看你想在工作生活方面持續穩定地感知到自由,會是哪方面的課題呢?工作的,還是事業的,還是家庭生活的,還是你對自身修煉的?”,邀請客戶講述多個課題,最終確定一個。
也可以挑戰客戶: “在你目前可操作/可把控的資源條件下,哪個行動是你想做的/哪件事情對你來說有些挑戰,但你又很想去實現的?”
教練關注:
? 從步驟2到3是從成果走向課題,教練們要支持客戶在潛意識層面多探索/“烹炒cooking“,好比客戶要趟過一條小河,看見河水下隱約有幾塊大石頭可以踩,但不是每塊石頭都看得清楚;當教練邀請客戶思考幾個課題時好比水位慢慢降下去,幾塊大石頭(課題)慢慢露出來,客戶就清楚了距離其最近的石頭(最容易/最快實現的課題)是哪塊,依次什么樣的順序(課題間聯系)可以踩過去),客戶了然于胸后必然能確定當下的教練課題。
? 客戶開始時講的煩惱/困境,經過步驟1 2 的“烹炒cooking“,在步驟3確定時很可能不是開始時講的事件。
Goal:客戶確定課題后,教練可邀請客戶清晰目標,教練常說:“請用一句話總結您今天的教練目標/今天教練結束時你最想達成什么成果?”,客戶描述時,教練要快速思考有無符合4個原則:正向,可控,SMART, 系統平衡。
教練關注:
? 可控原則。如果客戶說目標要孩子怎樣(外求),教練要把課題轉化到客戶身上:“如果孩子實現了自律,期間你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邀請客戶確定可控課題。
? 如果是軟性的(soft),比如:”我要更自信/更獨立”,可用量度法,
教練:“現在多少分?想要多少分?目標實現時什么樣子?”,
客戶:“我的自信現在2分,我想要5分,5分時我能坦然面對這個棘手狀況”,
教練:“多久后實現5分?”,這又很不一樣:十年還是2周實現目標,時間差距對于可行性(Reasonable)有挑戰。
客戶:“現在2分,我想要1個月后實現5分,3個月后實現8分,8分時我能自如處理這種事情?!?/i>
? SMART的時間性,比如:1周的任務?2周實現?三個月實現?因為時間性不同,目標量值不一樣。
? SMART原則,訂量化目標,比如,我想更自信的課題,
教練:“在哪方面(Specific)?”
客戶:“身材方面”
教練:“好的,那你的目標是什么?”
客戶:“我希望我每周都去健身一次(Measurable),接下來三個月連續每天,哦,這個好有挑戰。不行,我要改,要可行Reasonable:我想先試一個月,每周一次?!?/i>
? SMART原則,訂行為化目標,比如:客戶和孩子溝通的課題,
教練:“通過溝通你想實現什么?以表示你跟孩子的溝通順利了呢?/如果我們一周后再談這件事,你說你跟孩子的溝通順利了,你會說出至少哪一點或兩點(行為上的呈現)?,比如,你講的觀點孩子有接受?傾聽?沒有反駁?還是說即使有反駁,你們最后還是達成了一致?你們有了一個共同/一致的成果?這個也可能叫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