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開始認識互聯網這個詞是在3年前,那時候公司正從傳統行業在做互聯網轉型,因為是以新公司的模式在獨立運營,作為技術人員當時也只是以旁觀者的角色輔助的參與了一下,對互聯網思維的認識一直都很模糊,直到今天拿起這本書,系統的梳理和學習了一遍之后,也略有啟發。
1.互聯網思維不是互聯網
雷軍對互聯網思維的定義核心是專注、極致、口碑、快這七字訣。這些字眼看上去跟互聯網技術本身沒啥關系,確切的說是互聯網技術所引領的互聯網時代下,催生人們所產生出的一種新的行為思考模式。所以這本書的作者的互聯網思維叫“產品型社群”,也有個七字訣:產品、社群、自組織。包括書中還提到了的三條互聯網思維模式法則,從功能和情感方面對產品的重新定義和認識,從成本、盈利、個人和組織方面進行新的闡釋。沒有固定的模版解析,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要相信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生存的商業環境,我們也要跟著改變和思考。
2.降至一維的產品
將管理、戰略、戰術、技術、營銷都融合到產品里,不再是為了技術創新而創新,為了銷售而銷售(把梳子賣給和尚的銷售謬論,早已被推翻,或者說生產什么,賣什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扁平化,人的主觀能動性多樣化。少一些官僚,少一些不必要的溝通,少一些人事處理,讓一切跟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邏輯,聚焦于極致,有靈魂的產品。(當然這里不定性互聯網思維為產品思維,思維不應是某一個具體的定式)。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成本越來越低,有極致的產品體驗,粉絲就會去傳播,好的產品就是最大的營銷。那么我們又該以什么樣的模式讓大家能聚焦到產品上來呢?三個和尚挑水喝而導致后面出現的一個龐大而臃腫的管理體系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如何讓三個和尚開始就能全力以赴地干活,這也是文中提到的需要去探討的互聯網時代的工商管理邊界。
3.關于戰略目標
今年市場部的戰略目標,除了銷售目標外,就是對市場服務和客戶管理目標。走了一個季度,總覺得有一種空洞的感覺。每月的銷售數據其實我們并不能左右太多,通過新增客戶存量的方式,也在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下,顯得有些微弱。如果不能給客戶帶去新的價值創造,那么客戶管理表里即便是客情維護這一項,在客戶選擇其它有更大利益驅使的產品或項目時,這些工具都會顯得蒼白無力。不可否認我們可以通過客戶管理表獲取很多有效信息,清晰分析客戶的問題,解決問題,但畢竟只是一個輔助作用,焦點沒有回到產品上來。所以與其把目標定在不會有太大出入的數字上,因為現有基礎上的上量畢竟是有限的,還不如把戰略定在新的產品和項目上去,只要方向是對的,總會有爆發和可能的驚喜。
畢竟所學疏淺,分析有限,但是這要的思考卻不會停止。互聯網思維,就是讓我們充分認識和理解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和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改變和便利,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所在的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和面對的問題進行思考,讓我們的事業踏上時代的節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