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你不能偷懶——如何攻堅難懂的書

瑪麗·安托瓦內特,一個聽起來很有貴族氣質的名字。其實也的確如此,她是法國王后,路易十六的妻子。

人們對她傳奇生涯的印象,往往集中于兩句名言:一是她詢問大臣既然窮苦百姓沒有面包可吃,那何不吃面包片蘸醬;二是她在走上斷頭臺之前,不小心踩到了儈子手的腳,卻頗有禮貌向其道歉。世人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確信,她的確是個缺乏常識的人。

以《人類群星閃耀時》聞名世界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專門為這位女王作傳,名為《命喪斷頭臺的法國王后》。

從書名你就可以感覺到,這不會是一本謳歌女王光輝生平的作品。在文中茨威格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常被人收錄在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里。

“她應該增進知識。對安托瓦內特來說,的確到了認真讀書的時候了。一天兩小時不算太多,這會使她機靈些,讓她在一天二十四個時的其余二十二小時中更有頭腦。”——斯蒂芬?茨威格

雖然我們很難遇到如瑪麗女王一般的極端情況,但讀書的好處毋庸置疑。每當我們意識到個人的不足,感受到成長的沖動如新芽般在意識土層里左突右沖,試圖破其而出時。都會先想到:我該讀點書了。

當然,這里的書籍指的是非虛構書籍,特別是其中比較難讀的理論性著作。讀這一類型的書能真正提高我們的心智水平,增加見識,甚至改變思維方式。但它的好處雖多,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這種書的確難讀,因為其理性內容密度較大,如果一個人本身就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訓練,那就難上加難。而且其中所涉概念與事實,同普通人的經驗范圍很難搭上邊,也更別提找出其中的邏輯脈絡與避免認知偏見了。

但如果你選擇了要走這條遍布荊棘的路,選擇要讀濃縮了優質信息的書,想要爬出那些早已滿溢碎片信息的泥沼。這里有些方法可以當做一枚指南針,雖無法直接送你上岸,但也能使你不致偏離方向。


首先明確幾個前提:

1.這里的閱讀,跟“快速”這兩個字完全不搭邊。你要真的指望讀透一本書,就至少得沉得下心,拿得出時間。

所謂“快速閱讀”這件事,還是交給那些只值得大概翻翻的書吧。

2.市面上有大量關于如何閱讀的文章,集結成冊有理論有依據的也不在少數。

如果你真的想系統學習閱讀,這門需要反復磨練,長時間經營的技巧,那還是做一個主題閱讀(多買幾本關于一個主題的書一起讀)比較合適。本文只是分享個人總結的幾個技巧,不夠系統也不夠深入。

3.如果你覺得文中內容可供參考,甚至不吝一試的話,那么有一點最好注意:要留出整段的時間,至少一個小時,來做這件事。

不要試圖用所謂碎片時間來拆解文章。


為什么這書難讀?就像之前所說,其中理性內容居多,而消化理性的大餐,并不是每副腸胃都擅長的事情。這就涉及到兩個方面的阻礙,一是我們個人,二是書籍本身。

這里我們不談書本身的好壞,因為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就說說個人該怎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1.好書讀一遍肯定是不夠的,第一遍閱讀通常只能讓你對文章脈絡與重點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記住幾個精彩的案例,或者少數的概念。

在首次閱讀上就下大力氣,試圖讀懂每個字,那是一件非常困難且得不償失的事。所以我們可能需要讀上兩遍,甚至以上。

2.在你確認了這本書值得深入閱讀,而且也值得做筆記時,也就是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時,就得準備好進入正式的冒險了。

你可能需要一些工具,比如幾只不至于亮瞎眼的彩筆,一些看上去不是外星人用的便簽紙,一本可以完全平攤的筆記本或者電子筆記什么的。

3.你需要挑出值得深入閱讀的章節,如果你真覺得全書字字珠璣,那也可以全文拆解。這個章節通常可以直接根據原文標題劃分,如果原文標題過于感性,你也可以自己擬一個標題。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為了控制你每次深入閱讀的內容,都限制在一個主題上,免得分散精力。

4.接著,你需要通讀一遍這部分內容,仔細認真一個字一個字讀。然后自己用一段話總結出作者想說什么。

這里就涉及到一個技巧,就是如何找到作者的結論。所謂結論就是作者在該段落中提出的一個觀點,這個觀點被其他觀點支撐,也就是中心思想。它們通常出現在表達的開頭或結尾,伴隨一些指示詞出現:如由此可知,因此,證明了,告訴了我們……你可以用彩筆標志出文中類似的關鍵詞。

5.光確定了作者想要說什么還不夠,你還得找出文章的邏輯脈絡,也就是作者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的。這就需要你分清文中支持這個結論的理由,和支持理由的事實,以及其中的關鍵假設。

同樣的,找到理由是有關鍵詞的:因為證據是,基于如下原因,根據調查顯示……。至于事實方面,你要判斷他們是否真實有效。同樣的,你可以用彩筆標注出理由和事實,但是只要做個記號,別作者提到什么例子你就整篇給畫成大花臉。

6.分清了以上幾點,你就可以開始在紙上畫出結構圖。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這文中有多少觀點可以支撐理論,而這些觀點又各由哪些事實佐證。可以使用金字塔結構來呈現,第一層是結論,其下是觀點,最后基座是事實,但要分清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

二是你要判斷論證是否合理。在確認文中所給例子,數據等信息沒什么大問題的情況下,你還得判斷這些事實能不能得出文中那些理由,通過邏輯推導的方式。

7.其實到了這一步,主要的閱讀任務也就完成了。但還有些辦法可以讓我們更好理解,甚至幫助到寫作。

①你可以把文中的類比部分標記下來。類比是作者為了方便我們理解,解釋某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時的常用手段,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就像一座橋梁連接已知與未知的邊界。

把好的類比記錄下來,看看還能用到什么地方,是想增強寫作能力的關鍵。

②把文中的精彩例子記錄下來。好書中一般不乏引人入勝的例子,可能是故事也可能是真實事件。

這是寫作中不可或缺的素材,你需要養成記錄例子的習慣,同時在一旁標記上這個例子可以使用的范圍。

③如果你還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文筆,還要多注意別人是如何運用諸如形容詞,動詞和副詞的。雖然你可能認為各種修辭手法多出現在文學著作里,但其實理論性著作也不乏抓人的筆觸。

遇到能觸動你的語句時,把其中的形容詞和副詞標記出來,分析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感知,在你腦海中產生畫面。

8.結合以上方法后,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一開始總結的章節內容,會或多或少有些問題,這時就得修改完善。在概括妥當后,你還需要思考并記錄下,這些理論與你的工作生活經驗可能產生的聯系,以及之后在哪些地方你可以運用這些理論。


以上便是我總結出來的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閱讀與理解較為難讀的書籍文章。但方法論終究是方法論,它需要你主動投入,反復運用實踐,才能最終內化成為思維習慣,從根本上提升我們的心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Sting @ 樂讀創業社 - 一周一本書 一般而言,可以把閱讀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閱讀(elementa...
    Sting閱讀 2,073評論 0 9
  • 我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我也會小心翼翼的捧著一個虛假的夢。 我從沒有想過,看著那一群如我一般的人,我會難過的要命。 我...
    ii南有喬木閱讀 355評論 0 4
  • 朋友說最近他在玩簡書,于是乎我也去搜了一下,以免自己out,發現這里真的是個好地方,偶然覓得,甚是歡喜。 作為一個...
    貍小島閱讀 259評論 2 1
  • 『寫在文前』有一個你知道的人來了又去了?? 一直非常喜歡張嘉佳的睡前故事集,今天就莫名其妙的寫下這個故事,語言可能與...
    烏梅醬醬醬閱讀 542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