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
新一代時間管理關注的不是你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完成了什么事;而注意力管理專注的不是你做完了什么事,而是你到底有沒有得到成長,你是不是在進步。
注意力要集中在自己的成長上,并不是說不管窗外事、不理身邊人,那是冷漠和自私。人不可能是一個絕對獨立的系統,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系列的社會關系中。成長,不僅僅是自己技能上的成長,也包括自己精神上、思想上、人文上、社會上的成長。換個說法,不僅要長智商,還得長智慧、長情商,而這些都需要在社會關系中去修煉。因此,自己的成長,衡量標準之一自然是對社會貢獻的增長。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做好自己,財富只是順帶的事,無需刻意追求。想讓自己快速成長,需要培養自己的學習意識,讓學習內化為潛意識的動作,這樣一旦出現碎片化時間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它來充實提升自身。養成好的習慣。 我們的很多動作和行為都是在下意識的指導下完成的而不自知。
學習意識。曾聽一朋友轉述一場車禍。那年他開著新買的寶馬X5去越野,路上遇到追尾,正想破口大罵,他的司機下車查看了一下車和路況,然后拉著他向路邊的坡地跑,不過一分鐘時間,后面一輛貨車高速駛來,連同他的車一起翻掉在路邊,幾條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朋友事后回憶說,自己的司機是有幾十年良好駕駛經驗的,發生這種事故,一般人的潛意識往往舍不得新買的車心情不好想發泄,然而專業司機有足夠的安全意識,下意識中他有判斷力.。。。。。。
“意識問題”就是如此重要。有沒有那個“意識”往往產生天壤之別。同樣,在關鍵時刻有學習意識的人、與沒有學習意識的人、或者學習意識想對比較弱的人,總是有著天壤之別。無論是在選擇上還是在行動上,都是如此。人生就是由選擇和行動構成。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如此巨大,也就并不奇怪了。
最近,也談不上是最近,其實有半年多時間,也許經歷的人和事多了些,身邊人和互聯網的快速變化讓人不得不加快成長速度。接觸一些牛人,突然意識越牛的人學習能力越強。而且一直在持續學習新知識,不斷的嘗試新的領域。記錄是釋放大腦讓大腦專注于思考的重要渠道。記錄,成為更好的自己。逐漸意識到自己也該嘗試在不斷輸入的同時不斷輸出、分享、踐行。而寫作常常是給自己創造靈感的過程,不斷的嘗試挑戰自己,生命有無限可能。讓生命保持鮮活是我們青春活力的來源。李笑來的書《管理我的時間》后期在寫作過程中幡然醒悟更名為《把時間當作朋友》。靈感更多的時候是在創作過程中獲得的,而不是創作的起點。
希望在努力成長中遇到未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