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學習筆記:菊花

今天學習菊花。

古人詩詞中常將“梅、蘭、竹、菊”并稱為“花中四君子”,陶淵明有詩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還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征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另外,我國還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菊花(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據記載,我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記載見之于《周官》、《埠雅》?!抖Y記·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曾出現過菊花展銷的盛大市場,可見當時栽培菊花之盛了。

中藥用的菊花為菊科植物的干燥頭狀花序。主產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月花盛開時分批采收,陰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曬干。生用。藥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等。由于又有花的顏色不同,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菊花

菊花味苦、甘,性微寒,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

“杭菊”(杭白菊)為浙八味之一,白菊亦名小湯黃、小白菊,為桐鄉地區的特產。杭菊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昂及棕暰铡币幌蚺c“龍井名茶”并提。杭白菊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黃如純金,有很高藥用價值和延年益壽的功效,《補農書》載:“甘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p>

下面輯錄各本草書籍中對菊花的論述,供參考。

一,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二,本草經集注 (陶弘景)

味苦、甘,平,無毒。主治風頭,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治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生雍州川澤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實,皆陰干。

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一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華正相似,唯以甘苦別之爾。南陽酈縣最多,今近道處處有,取種之便得。又有白菊,莖葉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風眩,能令頭不白?!断山洝芬跃諡槊钣?,但難多得,宜常服之爾。

三,本草衍義 (宋 寇宗奭)

近世有二十余種,惟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應候而開者是也?!对铝睢匪^菊有黃華者也。又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余醫經不用。專治頭目風熱。今多收之作枕。

杭白菊

四,湯液本草 (元 王好古)

苦而甘寒,無毒。

《心》云:去翳膜,明目?!墩洹吩疲吼B目血?!端幮哉摗吩疲菏?。治身上諸風?!度杖A子》云:治四肢游風,利血脈,心煩,胸膈壅悶。

五,本草三家注評注

氣味苦平無毒,主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張隱庵曰:菊花《本經》名節花,以其應重陽節候而華也?!对铝睢吩唬骸熬旁戮沼悬S花。”莖葉味苦,花味兼甘,色有黃白,秉陽明秋金之氣也。

主治諸風頭眩腫痛,秉秋金而制風也。目欲脫淚出,言風火上淫于目,痛極欲脫而淚出,菊秉秋金清肅之氣,能治風木之火熱也。皮膚死肌,惡風濕痹,言感惡風濕邪,而成風濕之痹癥,則為皮膚列肌,菊秉金氣而治皮膚之風,兼得陽明土氣,而治肌肉之濕也。

周身血氣生于陽明胃腑,故久服利血氣輕身;血氣利而輕身,則耐老延年。

觀賞菊

葉天士曰:甘菊氣平,秉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金;味苦無毒,得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味苦清火,火抑金勝,發花于秋,其秉秋金之氣獨全,故為制風木之上藥也。

諸風皆屬于肝,肝脈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肝風熾,則火炎上攻頭腦而眩,火盛則腫而痛。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火,氣平可以制木也。

肝開竅于目,風熾火炎,則目張欲脫,其主之者,制肝清火也。手少陰之正脈,上走喉嚨,出于面,合目內眥,心為火,火盛則心系急而淚出,其主之者,苦平可以降火也。

皮膚乃肺之合,肌肉乃脾之合,木火炎則刑肺金脾土,而皮膚肌肉皆死,菊花秉金氣,具火味,故平木清火而主皮膚死肌也。

其主惡風濕痹者,風濕成痹,風統于肝,菊花氣平,有平肝之功,味苦有燥濕之力也。

久服利血氣者,肺主氣,氣平益肺,所以有利于氣;心主血,以苦清心,所以有利于血。有利于氣,氣充身自輕;利于血,血旺自耐老;氣血皆利,其延年也必矣。

陳修園曰:徐靈胎云:“凡芳香之物,皆能治頭目膚表之疾,但芳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花得天地秋金清肅之氣,而不甚燥烈,故于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p>

黃杰熙評:張注從陽明燥金燥土入手以解經文,雖注中未提燥字,實寓其義,通則勉強能通,但對諸病之機轉,未能和盤托出,實屬不足。

葉氏遵經注釋,歸手太陰肺金、手少陰心經,在歸經上,較張氏妥當,且對病機之推闡明白,性味治療,緊貼多矣,所以葉注超凡。

陳氏引徐氏之注為注,徐注重點突出,并可糾正張注隱燥性之謬誤。


金秋摘杭白菊

六,《神農本草經》覺悟之旅 (朱燕中)

【應用】

1, 醉酒不醒:重九采花末服,治酒醉不醒。(《本草綱目》)

2, 目疾:同杞子丸服,終身無目疾瘡疽。同谷精草、綠豆皮等分末,治目翳。(《本草綱目》)

3, 痿癥:用甘菊花一二兩,煎湯以代茶飲,既退陽明之火,而又補陽明之氣,久服而痿病自痊。(《本草綱目》)

4, 益壽延年:方名菊英仙丹。采家園黃菊花三斤,曬干,入人參三兩、白術六兩、黃芪十兩、干桑椹十兩、熟地一斤、生地三兩、茯苓六兩、當歸一斤、遠志四兩、巴戟天一斤、枸杞子一斤、花椒三兩、山藥四兩、茯神四兩、菟絲子八兩、杜仲八兩,各為細末,蜜為丸,白滾水每日服五錢。三月之后,自然顏色光潤,精神健強,返老還童。(《本草新編》)

5, 烏發:變老人皓白成烏,同地黃釀酒。(《本草綱目》)

6, 風熱頭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下。(《簡便方》)

7, 病后生翳: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散。每用二三錢,入蜜少許,水煎服。大人小兒皆宜,屢驗。(《救急方》)

8, 女人陰腫: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得效方》)

9, 膝風:陳艾(艾葉)、菊花。作護膝,久用。(《扶壽精方》)

10, 高血壓:白菊花15g,紅棗3粒。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干杭白菊

七,雷公炮制藥性解 (李中梓)

味甘微苦,性平無毒,入肺、脾、肝、腎四經。能補陰氣,明目聰耳,清頭風及胸中煩熱,肌膚濕痹。

丹溪曰:菊花屬金,而有土于水,大能補陰。宜入肺肝等經,蓋煩熱諸證,皆由水不足而火炎,得此補陰,則水盛而火自息矣。須用味甘者佳。

枸杞根、桑白皮、蒼白術為使。

若苦者為苦菊,大傷胃氣,慎之。

八,藥性賦、藥性歌括

聞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藥性賦)

菊花味甘,除熱祛風,頭暈目赤,收淚殊功。(藥性歌括)


杭白菊

九,玉楸藥解 (黃元御)

味甘,氣平,入足厥陰肝經。清風止眩,明目去翳。

菊花清利頭目,治頭目疼痛、眩暈之證。

庸工凡治頭目,無不用之,今古相承,不見其效。不知頭目眩暈,由濕盛上逆,濁氣充塞,相火失根,升浮旋轉而成。愚妄以為頭風,而用發散之藥,此千試不靈之方也。

十,中藥大辭典

為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霜降前花正盛開時采收,其加工法因各產地的藥材種類而不同。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掛陰干。然后摘取花序。滁菊:摘取花序。經硫黃熏過,曬至六成干時,用篩子篩成球狀,曬干。貢菊:摘取花序,烘干。杭菊:有杭白菊、杭黃菊兩種,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曬干;杭黃菊則用炭火烘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需要原文檔(因文體限制,部分表格無法呈現)請聯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醫仲景協會整理收集 《內經選...
    陶墨閱讀 34,823評論 0 33
  • 2019年1月12日 周六 天氣多云 今天周六,離下周孩子們期末考試越來越近了,上午起床吃完早飯,抓緊時間督促倆...
    倆娃兒媽閱讀 107評論 0 0
  • 吃過晚飯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帶著孩子在院里散步,這時我發現沒有給孩子帶水杯,于是給老大說看著點弟弟媽媽把水杯取回來...
    郭南閱讀 225評論 0 2
  • 昨晚睡覺前看了一下實修群里信息,11點多了好多伙伴還很興奮的聊著親子話題。應童老師在群里發了一個提問,讓大家各抒己...
    晨光160913閱讀 676評論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