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是距離用戶最近的消費距離,在植根于辦公室的場景中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用戶的消費需求。截止2017年9月份已經有超過25家企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投資,風頭更是蓋過了無人便利店。而今順豐的入局也使得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其推出的豐e足食已經開始在深圳試運營,而且有心將該業務推廣到全國。那么,植根于新零售的無人貨架到底能否以其靈活的運營模式和輕資產型的資本模式開拓市場,幫助建立起新零售的新業態?
對于現在的無人貨架來說,還處在快速的增長期,尤其是在深入辦公室這種封閉式的場景中之后,很容易去刺激用戶進行沖動消費,對比原先的消費模式,這種模式還有無限可延伸的可能,可以在此基礎之上來搭建一切可融合的商業模式,可以是社交、新電商、資源整合等,這樣可以將平臺的場景化資源價值盡可能的釋放出來。
順豐本就是有著高密度的配送網絡,再加上其對于各個商業區、辦公樓資源的掌控,無人貨架的模式跑通之后便很容易復制到全國,要做的就是進行貨架商品的選擇和配置網絡的搭建和擴充。對于順豐來說,這樣基于物流的創新零售商業模式則可以為其盤活整個資源鏈條。
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的區別
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最大的區別是消費場景的不同,無人貨架主打的是辦公室場景,而無人便利店則要自建場景。一個是輕資產型,一個是重資產型;一個只需要進行定時商品配送即可,一個還需要為便利店進行選址,組裝實體便利店、搭建無人值守系統都是成本投入。此外,二者在收費方式和展示效果上也是不同的,無人便利店對于收費系統要求很高,既要保證支付效率、準確性,還要保證用戶體驗;無人貨架對于支付并沒有強制要求,靈活性也很高。
從運營難易程度來看,無人便利店需要的是大資本投入,設立的點位要經過仔細規劃后選擇,成規模化便可以確立市場優勢;而無人貨架則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室資源,沒有實體店面成本。
通常三五個配送員即可管理四五十個無人便利店點位,快速方便;而無人貨架就需要在各個樓層、各個辦公室之間奔走,人力成本很高,創業企業要想自建物流配送系統就要燒大把的錢。
其實,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都是基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所帶動起來的對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因為場景不同所以在運營方式上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對于商業利潤的追求是一樣的。順豐入局無人貨架本就是有著巨大優勢的,也是其在多次探索之后的又一次嘗試,而這次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從順豐嘿店、順豐電商到豐e足食,順豐的自我救贖?
在此之前順豐已經有過嘗試,推出了順豐嘿店、順豐電商等項目,相同點是都要依托于順豐的物流體系來進行運作,只可惜不是過重的關注物流環節而喪失了用戶體驗,就是沒有清晰的定位,產品成為了“四不像”,最后只得放棄。
“豐e足食”對于順豐來說更像是一次自我救贖,是在經歷了之前嘿店、順豐電商的洗禮之后推出的項目,從邏輯上來講是很合理的,也是順理成章的。
未來的消費必然是碎片化、即時性、場景化的,基于辦公室的消費場景中聚集了一大批具有消費能力的人群,他們青春時尚、有活力,他們前衛、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所以無人貨架在進入企業這種消費場景之后,不用擔心傳播速度和平臺的使用問題,再加上這個場景中用戶對于零食、飲料的剛需、高頻次消費,使得資本對于這種商業模式的未來也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因而行業企業也大多獲得了投資。
順豐不缺錢,缺的是一個可以將其物流優勢發揮出來的平臺和產品,加之菜鳥和京東物流對于市場的擠壓,順豐需要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順豐的無人貨架有什么優勢?
順豐入局無人貨架是有天然的優勢的,其密集的物流配送網絡就成為最大的殺手锏。根據順豐2016年年報顯示的數據,其業務覆蓋到了全國的331個地級市、2620個縣區級城市,近13000個自營網點。而無人貨架需要配送的地區都是商業區的辦公樓、寫字樓,順豐的網絡系統幾乎可以達到全覆蓋。
順豐物流采取的是直營的模式,每個區域的配送人員都是固定的,順豐小哥經常來為辦公室企業配送快遞,他們和辦公室這個消費場景的融合度很高。而其他企業要想入局就要從陌生拜訪開始,拓展市場的成本自然也要更高出很多。
此外,鑒于該項目有著天然的流量壁壘,又與順豐在業務上有著很高的契合度,加上京東、餓了么、每日優鮮以及一大波創業公司都選擇入場,行業也產生了一些明星公司,說明這個場景下的商業價值是被驗證過的,對于順豐來說也是很值得一試的。
豐e足食將怎樣運作,會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順豐的運作模式很簡單,以各個網點劃分的區域來將寫字樓進行分割,每個順豐小哥要分管一個片區。每天進行商品的補充,并及時記錄產品的消耗情況,再由系統來進行計算,智能化的為各個貨架設置貨物補充。其中會運用到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消費數據進行分析,平臺會為各個貨架貼上標簽,甜食、飲料、餅干、堅果等等,以后即便是有新貨也會有選擇性的按照標簽來分配給不同的貨架。
因為有消費數據,平臺可以對比各個貨架的存貨量和每個順豐網點的貨源,來及時補貨。之后再通知順豐小哥進行配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很好的提高運營效率,間接促成用戶消費。同時,順豐的物流系統、配送、電商等產品鏈也可以被盤活,資源利用率會大大提高。
在此基礎之上,順豐還可以推出基于辦公室場景下專業化的產品定制服務、周邊衍生行業產品銷售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模式,或者利用平臺來進行社交探索,可發展的空間很大。
當然,順豐同樣要面臨一些問題:
1、人員管理問題
順豐小哥進行的配送、補貨行為是需要提前進行培訓的,這就需要消耗一段時間。大量的人員如何進行合理的管理,如何保證他們配送過程中不會出現重疊交叉等情況。再加上他們對接的對象是各個企業,其中就涉及到更多的企業內部的問題,他們能很好的處理嗎?這些都是問題。
2、盈利如何保證?
無人貨架是直接放在了企業辦公室里,如果有人拿了東西卻沒付錢,將無法知曉是誰,這樣貨損率則無法得到控制。現在的支付環節是靠用戶的自覺性,但做商業不是做慈善,不能過度高估人性的貪婪。此外,大量的人力投入,項目產生的收益又將如何進行分配,順豐自己又能得到多少回報,如何保證平臺能夠盈利?
3、惡劣的競爭環境
因為進入門檻不高,幾乎是有資源的人都可以做,所以即便是順豐有優勢也不敢保證就能取勝。從之前的市場來看,在短短幾個月里便有十幾家企業上馬融資,而未來競爭者越來越多,要想搶占市場就要依靠燒錢,這是順豐愿意看到的嗎?
筆者認為無人貨架行業雖然很火爆,未來的前景也似乎很美好,但是競爭也是很激烈,順豐必然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在自家物流體系的支撐下,豐e足食又能走多遠呢?也許連順豐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