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溝通能得多少分?

如果一個令人滿意的溝通是100分,你的溝通能得多少分?

是的,我們大多數人從嬰兒開始學說話,但是,學習溝通卻晚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隨著步入社會工作,到結婚生子,我越來越覺得溝通能力的重要,尤其是在與孩子溝通中

臨睡前,女兒又找我談話了:媽媽,你不愛我!啊?那我愛誰?你愛鋼琴?

我心理說,我,我用了洪荒之力來愛你,為何你感受不到?這,就是溝通出了的問題。

?

最近,看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而暴力與非暴力之間很重要的一點差別,就在于感受。

?

丟了感受的溝通,就只剩赤裸裸的要求,而這種要求,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下面這些話,大家是不是經常聽到:

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手機、不許打游戲、沒有練琴就不能出去玩;

?

我們的溝通中,更多的是直接提出想法和要求,而沒有感受。

沒有感受的溝通,就無法做到情感的傳遞

關注感受,把感受說出來,溝通將變得更容易。

如何表達感受,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

我感覺,因為?? 句型。

他給我打了電話,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很在乎我們之間的友誼

她采納了我的建議,我感到很開心,因為我很重視公司形象

你的做法,讓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很在乎你。

以前,我不屑于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我覺得,那是示弱的表現,但是,這實際上這是以柔克剛的做法,可以達到以退為進的效果。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我和老公討論一個問題,兩個人辯論越來越激烈,都很機動,這時,老公說,我之所以這樣激動,是因為,我很在乎你,我不想這個問題影響我們的感情。聽到這句話,我的情緒慢慢變得緩和。

第二種:

三步法:表達愿望—自己的愿望沒有被滿足—表達感受

舉個例子,孩子玩游戲,父母和孩子這樣說:

第一種說法:你整天都在打游戲,這樣爸爸媽媽很難過。

第二種說法,爸爸媽媽希望你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整天打游戲,對你的身體不好,折讓爸爸媽媽很難過。

大家看下哪個說法,更能傳達父母的愛,更能讓孩子配合父母的要求?

?

顯然,第一種說法,父母把自己的感受歸咎到了孩子身上,孩子聽了父母的話或許會克制自己不去打游戲。對于孩子而言,他不打游戲只是為了不讓父母難過,但他自己并不明白父母這么說的原因。

第二種說法,使用了三步法。

父母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感受,是來源于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當他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愿望時,孩子了解到少打游戲有利于自己的身體健康,那他更可能做出一個積極的回應,并且這個回應是穩定而持續的。

如果非暴力溝通是100分的話,你的溝通能得多少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