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友談及,他長期遭受校園暴力,一天七節課打六架,我細思極恐,校園,本該是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何至于成為殘忍血腥的暴力場所,同學,本該是因緣而聚、朝夕相處的“親人” 為何會成為殘忍的施暴者?佛說: 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于茫茫人海相遇,并且三年的朝夕相處,該是有多深的緣分?為何不好好珍惜?
(一)為什么會有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生的心理扭曲,我覺得更深層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失敗。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因此要通過后天教育,使其繼續向善。否則將會變得邪惡。(茍不教,性乃遷) 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后天教育。使其向善。無論從性善論還是性惡論來說,都是后天教育工作沒做好,導致學生成為邪惡的施暴者。
說到教育,就不得不想到青少年的成長環境,研究表明,校園暴力施暴者主要是城市獨生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溺愛或者外出務工疏于教導,導致性格驕縱、行為乖張。
(二)怎樣減少校園暴力
1、(家長)給孩子塑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保障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從小教育孩子團結有愛、尊敬師長,謙恭有禮,培養成觀念。對于農村家庭來說,陪伴孩子成長是很難的,但是教育和賺錢同樣重要,在這個通訊發達的信息時代,也要多打電話回家,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2、學校要普及法律教育,讓學生樹立法律意識。
普法是揚湯止沸,抓好教育才是釜底抽薪!
(三)面對校園暴力怎么辦?
應對校園暴力方法有許多,我就不一一例舉,詳情請百度,盡量不要動手,但是被打時,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看到好多校園暴力視頻,一群人圍攻一個人,被打者絲毫不敢還手和躲避,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不是鼓勵你打架,躲避和適當的防衛還是該的。我想告訴所有受欺負的人:不要懦弱,遇到校園暴力,要敢于告訴老師和家人,敢于反抗。
我們同情弱者,但是有時候實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曾想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味地忍讓根本沒有意義,只能讓別人打的更開心,其實,欺軟怕硬確實是人性的特點,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你打不過一群人,你不能拉到其中一個人來一頓胖揍嗎?那種同歸于盡氣勢也足以震懾他們。也許有人會說我冷漠,但是這難道不是很正常的想法嗎?然而我錯了,據那位網友所說:事情其實沒那么簡單,因為我沒遇到。在此為我的行文過猛道歉,然而我不想裝圣母瑪利亞,我依然認為那種想法是正常的。但是那個網友確實是這樣做的,幸運的是,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