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這個想法,是在大二的時候。大學里晚上不斷電,不熄燈。偏巧室友愛晚睡又要開頂燈。溝通無果后便自己買了遮光床簾。在那時量了一下自己的床,寬只有90cm。遮光簾一拉,任它燈火通明。
?? 除了玩手機,一點光都看不見了。和室友關(guān)系不好,身處一室也沒有交談。避開所有可能的接觸和交談,在那樣狹小的空間,是很心累了。有時也想,如果有一天,安然的死在自己的床上,除非尸體臭了,亦不會有人發(fā)覺。而這個有著封閉床簾的宿舍床,好死不死環(huán)境也和棺材相差無幾。
上海的夏天異常悶熱,更何況我有這樣一個不透氣的處所。想起高爾基寫的《童年》,記憶最深的是,高爾基看他的父親下葬,并沒有無限的悲涼,那時他還小。只是看到潮濕的墓坑底有幾只青蛙在填土時向上蹦跶,青蛙跳不出來,有些無趣罷了。再看看這幾天盆友圈列位的蛙兒子,總感覺像當時念書的自己。(都這么說了爸爸媽媽您還不點贊么)
? 七堇年寫過《被窩是青春的墳?zāi)埂罚掖罂梢愿嬖V你《宿舍是大學的棺材》。不管是知乎還是豆瓣,“如何和室友相處”“你遇見的最討厭的室友是什么樣的”“合租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這類問題的回答永遠是滑不到底的,隨便一點體驗都能引起強大的共鳴。同理“怎樣在大學里最大化提高自己”“大學生時間規(guī)劃”等等問題擁躉者也是茫茫多,高贊回答不管篇幅多長,總歸有“走出寢室”。優(yōu)秀的知乎er都是不同的優(yōu)秀,苦逼的loser相同的苦逼。也別管奧斯特洛夫斯基怎么告訴你人的一生應(yīng)該怎樣度過,先把大學研究明白。只要你四年一直待在寢室,那這大學基本上也就讀廢了。早晨從中午開始,十一點叫個外賣,看著綜藝吃完一看十二點,睡個午覺到下午兩點,再看看劇和電影又到了吃完飯的時間,再叫個外賣,邊吃邊看,晚上七八點再打打游戲,玩玩手機,刷刷知乎微博微信,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好~
今年過年回家,爸媽朋友一大群人聚餐,一共四五家人,都是曾經(jīng)大院里的鄰居,這么多年風風雨雨關(guān)系依舊不減當年。推杯換盞之間,一個叔叔突然就爆發(fā)了,對著自己兒子大吼大叫,險要開打。他妻子一旁抽泣道:你不是答應(yīng)我要給他一個機會嗎,就給他一年時間又能怎樣。二十多歲的兒子無動于衷。老父在眾人的勸阻之下,垂頭喪氣。兒子沒好好念書,整天打游戲,掛了幾門課不說,還延畢了。再看看人家孩子(當年遠不如他兒子)有工作的有工作,有對象的有對象,看看自己兒子,從一個精壯少年吃的一身橫肉,啥也不干就在家里王者榮耀。這位叔叔一生風光無兩,再加上顏值加持,從來就沒有過這么丟臉的時候。那頓飯吃的有多尷尬可想而知,昔日發(fā)小現(xiàn)在混得不好,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 在我身邊,垮掉的同學比比皆是。分析事情總講究個內(nèi)因外因。先說個人因素,曾經(jīng)是某個縣某個區(qū)的狀元,考進來一看臥槽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身邊同學還樣樣都會王者榮耀還上了星耀,反正是學不過人家,彎道超車也容易玩飛,干脆算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啊,呆宿舍看劇打游戲不也挺好(攤手)。
?再說這外因,要是宿舍里有一兩朵開在身邊的奇葩,這日子就別想消停。雖說與天斗地斗人斗其樂無窮。但也真的架不住三天兩頭冒出來的幺蛾子。朋友,你室友領(lǐng)回來過小野貓么,在貓晚上叫個不停的情況下?朋友,你室友的手機鈴是否曾在你的睡夢鐺啷啷響起;朋友,你見過空調(diào)開到30度,人家說嫌熱你就都脫了的情況么?如果都有,那么朋友在你吃飯的時候你室友有沒有噴香水空氣清新劑?如此這般,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前面加上丟丟丟就是86版西游記的前奏哈哈哈哈)一件件小事兒勞心勞神,計較不完。后來就選擇忍了,盡量不共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多么的無敵。每天早上八點出門去圖書館,泡到晚上十點半閉館再回去睡覺。(圖書館有全家不愁餓著)這期間,沉醉在知識的海洋里,就是被淹死,我也愿意。我用盡了全力,來過和平的四年。在那樣狹小的空間,假裝看不見真的很需要梁靜茹給我勇氣。
? 大學生活是個緩慢挨錘的過程。我原來也以為和別人不一樣,我是不會被錘的。確實沒錘,這不直接扇了一巴掌么。待久得到了一個結(jié)論。提升自己規(guī)避痛苦的能力還挺重要。逃避可恥卻有用。逃避有時候還真不是懦弱,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以此下來,最后結(jié)果,也還不錯。人固有一死,曹雪芹怎么說的來著,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走出宿舍,失去了一口小棺材,得到了一個大公墓啊。
文的最后,《大護法》里有段睡前箴言送給大家:
日出東海落西山,喜也一天,悲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