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開始看《傳播學概論》,計劃看3.5小時,在看了2小時后腦袋就開始跟不上了。于是放棄繼續看的念頭來隨便寫寫。
嚴格來說,我不喜歡傳播學,這個外國的“舶來品”太生澀細碎,讀起來不經過大腦絕對是不行的。可是這個是研究其他的基礎,新聞學和社會學以及心理學都得懂點傳播學。
我看的這本是出自張國良教授編寫的,書中第一章是概述,書中每一個概念都盡可能列出了很多種解釋,這也體現了張教授對治學的謙虛謹慎風格。但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可是累苦了咱啦!要識記的很多,有點著急。但讀書尤其是專業書籍,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還得好好一步一個腳印。
對于書中觀點基本沒有異議,只有一處提到群體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共同價值觀念和情感,持續地相互影響并共同活動的個人有機集合體。后面舉例有家庭、友人、民族、國家等。讀到此,我在想,舉例的那些其實并不一定會具有共同價值觀念吧?比如很多子女和父母的沖突;還有情感,其實也不一定會有…不知道是我自己理解偏了還是有其他的解釋?有看到的小伙伴可以給我解答解答喔。
最后,我覺得張老師可能很喜歡童安格。哈哈,因為他引用了童的歌詞在書本。(我瞎猜的,不要認真)不過引用的歌詞有個錯別字被我發現啦!
碎碎念就到這吧,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