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土話十里不同音,僅是“這樣”一詞,就有“niang 老”、“ang 老”、“jia 老”等等說法。稱謂也一樣,姑姑可以被稱為伯伯,爺爺可以被叫做公公。所以以前有個笑話,什么人沒做爸爸先做爺爺?答案是:太監。可能只有方言中將爺爺和公公等同的,才能被擊中笑點。
酒鬼公公的家,就在錫劇團大門外的永寧巷,離開我家頂多十幾米,是簡單的一間平房。那時的酒鬼公公約莫60歲,大概是因為不用上班的緣故吧,附近一帶,只有他家的門,在工作日的白天也基本是開著的。
本來是挺不起眼的小屋子,但周圍的孩子總是覺得那里很神秘。因為每次匆匆從那門口路過,都會看到一張年輕軍人的黑白照片。有遺像那么大。
每次孩子們想停留一會,多看幾眼那張照片,酒鬼公公的眼神就會如刀子般襲來。所以一般從那里路過的孩子,都是用余光瞥著,偷偷辨認著。
后來幾個年紀大一點的孩子看明白了。那張遺像大小的黑白照就是酒鬼公公自己。那身軍服,是中國人民志愿軍。
于是一個傳說開始在孩子們中慢慢流傳開。說他的身上有好幾個彈洞,說他身上戾氣重到鬼神不近,說他到老孤苦伶仃是因為他是天煞孤星。我相信,沒有婆婆媽媽們的叨叨,這些所謂傳說是無法在孩子們中流傳的,但正是這些叨叨,又讓那間小屋和酒鬼公公身上,有多了神秘的色彩。
酒鬼公公愛酒,但似乎也沒見他鬧過事,只是頓頓離不開酒,每次出現身上總是一股白酒味道。每次中午上學時,從他門口路過,總是見他眼睛紅紅的,不知道是酒引發的生理反應還是心理反應。
一次夏天周日,我中午要去二姨家吃飯,酒鬼公公家是必經之路。路過他家門口時,他喝的迷迷糊糊,嘴里絮絮叨叨,可能也沒在意我的出現,低著頭哭哭笑笑,含混不清的話語所講述的故事我大概還記得:729高地(依稀記得是這個名稱)沖鋒失利,四個整連建制被消滅,他和幾個散兵發瘋一樣逃回來,被團長捆了要槍斃。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免于一死……順著他的低垂的眼神,我能看到他大腿上兩個分明的彈孔。
那個時候,正午的陽光照在他家門框上,倚著門的老者頹廢的坐在門口,手中一瓶洋河還剩一個底,而堂屋里那張遺像大小照片上的年輕軍人,在微笑。這一刻的定格,一直到今天依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