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我的來處,也是我的歸處。
1
一說起母親,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個有點上了年紀的婦人形象。可我的母親卻滿是少女感,雖然皺紋悄悄地爬上了臉龐,但她永遠是那么天真、溫柔、輕信。
她是我的來處。
小時候,媽媽在我的記憶里是模糊的。自打記事起,父母就外出打工,我是標準的留守兒童。一年見一次,一次兩三天。我知道自己有媽媽,卻怎么也記不住媽媽的臉。
年少時回到父母身邊,他們卻早出晚歸,一天難得說上一句話。
長大后外出求學,繼而畢業工作,相互間的來往并不比小時候多。
因此,我不怎么會做女兒,媽媽也不怎么會做母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時而是塊臭石頭,時而是只小刺猬,時而是只小烏龜,面對這樣多變的女兒,她永遠像一只受驚的小鹿,小心翼翼地試圖碰觸我,卻總是不得要領。
雖然不得要領,卻也堅持陪伴在一旁。
2
媽媽是成功的妻子。她陪伴父親吃苦受累,風風雨雨幾十年,夫妻兩個和和美美,偶爾的拌嘴也是生活情趣。彼此欣賞對方,情人眼里出西施,彼此夸贊了幾十年仍然樂此不疲。
媽媽是完美的親戚、夠格的朋友。親朋好友家里有難處,她處處體諒,及時幫襯。今天這個借錢,明天那個要物,她都一一答應。即使有個別人不知分寸,她也不埋怨,不出一句惡評。最后,即使是家族里最惹人厭的那個親戚,也會由衷地說一句:“存霞這個人厚道,是個好人。”
但她不是個合格的母親。
我沒有吃過母親用心做的任何一頓飯。滿當當的胃能撫慰心靈,可惜我的胃從來沒有被美食占有過。從小就是一鍋米飯吃一天,還得是自己去熱菜熱飯。記得有一次,小學班主任讓大家各自從家里帶一道母親做的菜,大家熱熱鬧鬧搞個聚餐。別人都提來各色各樣的好菜,都是自家媽媽的拿手菜。而我只能出門拿錢買一份,因為母親不會做,也沒時間做。看著滿桌菜肴,心里特別委屈:為什么我的媽媽不能像別人的媽媽那樣關心自己的孩子?她不愛我嗎?
她沒有給我買過漂亮衣服,我的衣服基本靠爸爸給買。因為她不會挑衣服,不會砍價,天然地抵觸這個事情。后來我的衣服只穿黑白灰,因為我也不會買衣服了。
她從來不給我指點。選擇學校時,爸爸一根煙接著一根煙地皺著眉頭想:給我女兒選個什么學校好?媽媽永遠是:“別問我,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懂。”從她那里,我永遠得不到清晰明確的指導,因為她似乎比我還迷茫,比我還無助。
都說父母是兒女的天,那我的媽媽就是一團霧,看得見,摸不著。伸出去的手心永遠空落落的。
直到27歲,我都是這么認為的:她不是個合格的媽媽。
3
27歲時,我也當了母親。自己當了母親,才真正開始理解自己的母親。
時間的風,吹散了遮住眼睛的霧氣,我才看到媽媽躲在霧氣背后的身影。
媽媽做好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她與父親的婚姻讓我看到了一個完美的婚姻范本。我完美地避開了撲上來的渣男,選擇了現在的丈夫。我的婚姻似乎重復了父母的——一樣的溫馨和諧,相互尊重關愛,彼此欣賞。
她對親朋好友的關愛,讓我知道了人與人相處不一定要針尖對麥芒,溫柔包容最有力量。我的朋友們評價我說:一天迷迷糊糊,但是天真可愛,善良,善于傾聽——這不就是另一個媽媽嗎?
她沒時間照顧我的一日三餐,不會穿衣打扮,現在想來全是因為當年的經濟壓力,讓她沒時間沒金錢沒精力去注重吃飯穿衣。但我的課外書從來沒有斷過,只要是買書,多少錢她都會掏。
現在的我,穿著黑白灰,仍在人堆里找不到。但是買書從來沒有吝嗇過。
我似乎成了另一個媽媽,我從她那里來,又回到她那里去。
4
成為第二個媽媽,這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會像她一樣,經營美滿的婚姻,養育成才的孩子,永遠天真,永遠善良。
在內心深處與母親和解后,我樂于接受命運這樣的安排。
母親是我的來處,也是我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