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本年,擢升皇子、長沙郡王李恪為漢王,宜陽郡王李祐為楚王。
18、
新羅、百濟、高麗三國有宿仇,不斷互相攻擊;皇上派國子助教朱子奢前往調解,三國都上表謝罪。
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上之上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
1、
春,正月一日,改年號為貞觀。
2、
正月三日,皇上大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噬险f:“朕當年受命專事征伐,民間于是流傳這首樂曲,雖然沒有文德之雍容,但是功業確實是由此而成,不敢忘本?!狈獾乱驼f:“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內,豈是文德可比的!”皇上說:“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你說文不如武,這話過了?!狈獾乱皖D首道歉。
華杉曰:
《論語》中,孔子論音樂,說:
子謂韶,曰:“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韶,是舜的樂。武,是周武王的樂。孔子說,舜的音樂盡善盡美,周武王的樂,盡美,但是不能盡善。美,是聲容之盛,那音樂、舞蹈,都太美了;善,是價值觀,于聲容之美,再到那人性至善的去處。歌功頌德。盡美是指歌,是藝術形式;盡善是指德,是思想價值。
為什么舜的音樂盡善盡美,周武王也是一代圣君,他卻只能盡美,未能盡善呢?張居正注解說,舜的舞樂叫《大韶》,舜是生知安行的圣人,雍容揖遜而有天下,他心和氣和,而天地也以和應之,他的舞樂,格神人,舞鳥獸,平和安詳,其妙不可形容。周武王之樂呢,叫《大武》,他雖然也是反身修德的圣人,救人民于水火,但他是征伐殺戮而得天下,其舞樂之中,未免有赴湯蹈火,殺伐之氣,所以說不能盡善。
李世民熟讀經史,他要談論音樂,當然知道孔子的音樂觀,他這番話,應該就是想到《論語》的教誨,針對性的給自己做一個解釋,首先,“朕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這曲不是我組織創作的,是民間自己冒出來的;然后,“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由茲而成,不敢忘本?!彪m然不是那么完美,但這確實是我的歷史。
當然,心中也不免暗自得意,所以還是喜歡奏一奏《秦王破陣樂》,但是,自己的良知明白:武功不值得炫耀,因為死傷的都是自己的人民;還有那玄武門,兄弟喋血,這勝利有什么好慶祝的呢?征發殺戮為不得已,做了天子之后,當迅速推動全國和解,建設未來,這就是李世民的心跡,也是他所做的。
封德彝這時候跳出來拍一個馬匹,臭不可聞,完全跟李世民對不上話。他應該說:“武王之樂,是百姓為陛下而作;陛下當為天下,奏出盡善盡美的韶樂?!?/p>
3、
正月十五日,李世民下令:“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都命諫官跟隨,發現錯失,馬上進諫?!?/p>
4、
皇上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重新議定法令,把絞刑五十條放寬為截斷右腳趾,皇上還是嫌太殘酷,說:“肉刑已經廢除很久,應該用其他刑罰替代。”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建議改為流放勞動改造,流放三千里,做苦工三年;皇帝下詔聽從。
5、
皇上認為兵部郎中戴胄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擢升他為大理少卿(掌管司法)?;噬险J為侯選官員大多偽造資歷,冒充世家門第,敕令自首,不自首者處死。不久,有假冒的被查出,皇上要殺他。戴胄奏:“依法應處流放?!被噬吓溃骸澳阋胤ǘ闺奘艈??”回答說:“敕令是出于一時之喜怒,法律才是國家之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陛下忿恨侯選人欺詐,所以想殺他,而后發現這樣不對,改為依法判決,這是忍小忿而存大信?!被噬险f:“卿能執法,朕復何憂!”戴胄前后犯顏執法,言如涌泉,皇上全都聽從,天下沒有冤獄。
柏楊曰:
要了解一個國家,看他的監獄;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政治,看他的司法……“貞觀之治”在歷史上留下光輝,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沒有冤獄,或很少冤獄!僅就人性尊嚴的觀點,中國雖有其他太平盛世,也只有貞觀之治,才算是黃金時代,我們為生長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慶幸,唯一可惜的是,這個時代太短(22年)!
華杉曰:
中國歷史,不是依法治國,而是以“禮”治國,禮比法大,禮是什么呢?就是規矩,最高的規矩,主要是兩個八,一個叫八柄,一個叫八議。
八柄,是刑德八柄,我們前面介紹過,是《周禮》的君主論,君王駕馭群臣的八項大權:
一是“爵”,可以封爵,讓人尊貴;二是“祿”,豐厚的俸祿,可以讓人富有;三是“予”,給予額外的賞賜,可以讓人歡喜;四是“置”,可以任用他,讓他有作為;五是“生”,可以讓他人生安全,安享幸福;六是“奪”,剝奪他的財產,讓他貧窮;七是“廢”,廢黜他的官爵,讓他不敢犯罪;八是“誅”,可以誅殺,讓他不敢叛逆。
生殺予奪,全在皇上一句話。
八議呢,前面也介紹過,是皇帝根據犯法的人的身份及具體情況減免刑罰的制度。這八種人是: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都可以商量。
總之,法律條文,只是一個參考,一切都可以由“禮”來自由裁量。黑格爾說東方國家的法律機構和國家制度時說:“它們不是法律,反倒簡直是壓制法律的東西?!崩钍烂窬陀袎褐品傻臋嗔?。但是,他能克制自己行使這一權力的沖動,依法治國,這是柏楊說,只有貞觀之治才是中國歷史黃金時代的意思,柏楊是在蔣介石的監獄里寫下這段話的,對他的這個評價,我不能更同意了。
6、
皇上令封德彝舉薦賢才,過了很久,他一個人都沒有推薦?;噬显憜査?,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但確實是今世沒有奇才?!被噬险f:“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代實現國家大治的君主,豈是到其他時代去借人才嗎?你自己不能知道,怎可誣一世之人!”封德彝羞慚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說“諸司文件恐怕多有散失,請令御史到各司檢查。”皇上問封德彝意見,回答說:“設官分職,各有所司。如果真有什么過失,御史自然應該糾舉;但是,如果大張旗鼓去所有部門檢查,挑剔毛病,尋找瑕疵,恐怕太過煩碎。”杜淹默然?;噬蠁柖叛停骸霸趺床徽f話了?”回答說:“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德彝所言,真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非議。”皇上喜悅說:“公等都能如此,朕復何憂!”
華杉曰:
善哉!杜淹!《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君子最大的美德,就是與人為善。與人為善,不是對人好。與,是善與人同的與,看見別人有好的思想,好的做法,我馬上向他看齊,和他一樣。圣人之心,至公至虛,至公,則善為天下公,他身上這善,也不是他的私物,是天下公共的道理,我取之有理。至虛,則人己兩忘,我既不羞恥自己怎么跟他學,也不覺得學的是他的,我只是在他這里發現了天下公共之善,也為天下行這公共之善。
杜淹說:“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北澈缶褪敲献拥倪@段話。善就是至公,就是至善,止于至善,所以杜淹“默然”,沒話說了,就照著封德彝說的去做。
一般人狹隘又自私,把觀點當成自己的財產,甚至聯系著權位,要誓死捍衛。如果封德彝對,我錯了,是不是封德彝在皇上心目中地位上升?我的地位下降?于是要奮力辯論,表面上是“工作意見”,實際上全是私心私利。杜淹能至公至虛,無私無我,李世民當然龍顏大悅。員工們都能如此,哪個老板不得睡著了都要笑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