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要時刻通飲食第一站
人體的生命活動,基本的能量來源于飲食。通過對飲食的消化和吸收,獲得生命活動的各種人體所需營養。人的消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胃、脾、小腸、膽等多個器官共同合作來完成。其中,胃是消化吸收的第一站,也是最基本的器官。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胃與脾的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里關系。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受納,通俗的說就是接受和容納飲食,人吃入的食物,先經口腔,由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咽喉的吞咽,從食道進入胃中。胃的這個功能,還表現為當人吃入足夠的食物時,胃會被充滿,人會有飽的感覺。如果吃的食物過多,則會有脹的感覺。
腐熟,實際上就是胃對飲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為“食糜”的過程。胃接受水谷后,依靠胃的腐熟作用,進行初步消化,將水谷變成食糜,成為更易于轉運吸收的狀態。食糜傳人小腸后,在脾的運化作用下,精微物質被吸收,化生氣血,營養全身。胃在完成腐熟功能后,胃會變空,人就會有饑餓的感覺。
由于胃的這個功能,所以胃是直接面對來自外界的飲食物的,因此胃就成了六腑當中唯一一個直接面臨外界“侵害”的器官。比如食物中毒,或者食物不潔導致腹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因此,胃在臨床上,是一個疾病多發的器官,如胃炎、胃痛、胃潰瘍、胃糜爛、胃穿孔。因此,平時要注意保護胃的健康,這對身體是非常重要的。
胃對應的經絡是足陽明胃經。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側面,30穴在腹、胸部與頭面部。胃經的穴位,首先是對消化吸收方面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比如足三里穴,對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腸癰等多種消化有關疾病都有治療效果。同時,足三里在中醫中,一直被認為是養生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可以起到全面改善身體的作用。另外,豐隆穴對于嘔吐,便秘的效果也非常好,內庭穴對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等也具有很好的療效。關門穴則對腹脹,腹痛,腸鳴泄瀉都具有治療和改善作用。
另外,胃經的穴位對于治療胃部內火造成的不適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承泣穴對目赤腫痛,四白穴對目赤痛癢、頭痛眩暈,巨髂穴對于齒痛、唇頰腫,頭維穴對于頭痛、口痛,人迎穴對于咽喉腫痛,豐隆穴對于頭痛、眩暈,內庭穴對于齒痛、咽喉腫病、足背腫痛,厲兌穴對于齒痛、咽喉腫痛,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