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叕叕。
-1-
我用筆記錄那些年漂過的城市,記錄下我與不同城市之間的故事。我們的第一站就從青島開始。
青島,“海濱城市”,他人眼中的“紅磚綠瓦,碧水藍天。”對我來說,她更像是一個裝載記憶的盒子,收藏過往太多的溫暖時光。
開始上初中的時候,我轉到青島的學校就讀,一直到考上大學外出求學,才開始慢慢遠離她的懷抱。正是在這座城,我接觸到了不一樣的生活,開始有選擇的自由,也是這座城成就了我的另一番活法--奔波卻不失精彩。
07年以前,我的老家,是經濟不發達,完全靠天吃飯的一個小村莊,對農村十六七歲的女孩來說,生活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輟學,出門打工,給家里掙錢;二是繼續讀書,直到初中畢業,然后找個人嫁了,結婚生孩子。
如果沒有意外,我也會選擇上面的一條路,然后去走我那一眼可以望到頭的人生。
當然還有一種選擇,我可以繼續讀書,讀高中,考大學,但是這條路幾乎很少有人去走,因為環境和周圍人的言語會幫助你選擇。
我父母并不想讓我選擇那種一輩子看到底的生活,也許是緣分,將你帶進我的世界。
其實我更應該感謝的是我的父母,正是由于他們的開明和遠見,給了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和機會,讓我有了全新的選擇,讓我嘗試新的生活,然后成就了現在的我(這是另外的故事)。
-2-
從初中開始,到高中結束,整整6年時光,我與你一起發現,經歷彼此的成長。你留給我太深的記憶,所以故鄉在我腦海中的記憶全部被你所替代,浮現的都是你的一切!
最開始,我對你很不友好,不喜歡你。
因為本地語言聽不懂,加上我所在的地方處于郊區,正在開發,魚龍混雜,環境不好,讓我對你產生了深深地厭惡。
同時我作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上學需要繳納不菲的借讀費,才能有機會在當地的學校上學。即使我們有機會就讀,部分老師也不怎么歡迎我們,原因自然是我們基礎差,理解能力弱,成績不好,容易拖后腿。
這加劇了我對你的的反感,當時的我并不理解,我為什么繳納借讀費才能有學上?義務教育不是提倡教育公平嗎?
而我記憶中,為了我開學能順利入學,我爸一整個暑假都在為這個事情奔波,幸運的是,我最終順利入學。
開學后,第一次去學校報道,按照之前分好的班級,我在三班,就在我跟本地學生一樣等待發新書的時候,班主任把我叫了出去,讓我在門口的等著,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我是不是不能上學了?而后就看到他跟另外一個老師說:“不行,我班級的人數都已經夠了,不能再安排了!”
聽到這句話,我的眼淚在眼睛里打轉,卻始終沒讓它留下來。最終,我被安排去了二班,當時領我進入班級的是一位女老師,而我當時聽到一句到現在為止依然覺得溫暖的話,“我以后就是你的班主任,我叫董旭,來到班級就安心學習。”
從那以后,初中三年,我穩居班級前三,年級前五!
我認為只有不斷用好成績,才能讓大家都明白,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也并不差,才能回報那一句話的溫暖,以及后來所有的感動!
我覺得從那句溫暖的話開始,從這個班級開始,從這所學校開始,我對你的印象慢慢轉變,甚至到后來愛上了這個原來討厭的城市。
因為我感覺到不再被排斥,我有了真切的融入感,這座城市以另一種方式教會了我包容和接納。
-3-
后來,在這個城市跟隨我的父母多次搬家,始終沒有定居的房子,我卻從來沒有顛沛流離的感覺,甚至每次搬家,我都覺得換了新環境,接觸新的人,見識不同的生活。因為我覺得這座城教會了太多的東西,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愛和包容,跟我的家人在一起,無論在哪都是家,無論居住條件多么困難,收獲的都是滿滿的幸福。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溫度,每個城市承載了多少人的夢想和生活。無論再過多少年,青島留給我的都是不可磨滅的印記。
因為這座城市不僅打開了我的夢想,給了我成長的起點,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生活的真諦--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我們彼此最好的時光,見證了彼此的發展!我真的愛你,青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