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想多睡會兒,鬧鐘調到06:00,但是自然醒來發現才05:30,神奇的生物鐘啊。
小時候沒有人管我如何長大,按兒童心理學來說,自我成長,我應該很有主見,但是因為我是最早一批留守兒童,雖然有爺爺奶奶的疼愛,潛意識里仍然非常沒有安全感。我們的父母輩啊,那個時候沒有兒童家庭教育的概念,總覺得孩子自己就會長大,管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我們的心靈的干枯加上時代的快速迭代,造就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焦慮尤甚 之前的任何一個時代。
一旦開始想,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就會停不下來。當我開始真的想成為自由職業者時,我的注意力和心思就開始轉移了。開一家書吧,可以有書有茶有玩具有孩子,畫面真的很美好。任何一朵花開,都經過了孕育與成長,都接受了大自然的恩澤。
然后就要開始W.H了,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詞,就是“Why+How”,我給自己設至一個目標,最少‘W’+‘H’不能少于5個,以下是我的5問:
為什么要開書吧?
開書吧需要什么條件?
開書吧需要多少資金?
我是否能承擔失敗的代價?
我要怎么做?
學會問自己問題,是我閱讀以后的成長。
閱讀看文字停于表面,真的開始有疑問,問自己問題了,才發現自己以前做得真的很膚淺。
從我的5問分析,我現在的擔心是害怕承擔失敗的代價,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家庭的壓力如果都壓在了另一半的身上,真的覺得不忍心。何況我還有二孩、二房的計劃,金錢我都損失不起。
那我需要找人與我一起承擔,就是合伙人。現在的關鍵是:我需要找到靠譜的合伙人。
同時, 我喜歡的整理術也要好好鉆研,開始走微課的路線,也許剛開始會比較艱難,不想輕言放棄。
進入5問:
市面上,整理類書籍開始成為暢銷書籍,付費的微課是否有市場?
我應該輸出怎樣的課程?
我應該如何把看過的理論,實踐過的案例,有吸引力、有幫助的呈現出來?
案例來源于生活,我該如何增加我的實踐經驗?
除了整理術的方式方法,我還應該在課程里如何走心?
關注整理術的市場后,發現有很多類似的書籍已經成為了暢銷書,喜憂參半,喜的是整理的國民意識開始萌芽,應該比較好切入;憂的是:方式方法從市面書籍中信手拈來,是否有人付費聽?
因為我真的喜歡,也是自己花時間去學習去整理去感悟再輸出的知識,提供給很多沒有時間看書或者沒興趣研究整理術,但是卻想擁有舒適生活的人,市場總是有的。就像一位車友說的,做一個“手藝人”挺好的,雖不會大富大貴,也有一技之長傍身。
2016.12.14 晴 W.H(5問)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