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10 星期一
批閱學生的成長日記。
從來不愛寫的賽同學難得寫了近三百字,關于昨天沒去升旗的解釋,為了干好宿舍的內務,因為剛剛被評上優秀宿舍,所以一門心思的想把衛生搞的更好。還有自己一直以來的遲到,雖然上周依然遲到了,可是跟以前天天遲到比,自己已經努力做到控制在一周兩次的范圍內里。
雖然每一個理由里都有邏輯上的漏洞,換回十幾年前的我會毫不猶豫的訂正他為“找理由”。然而我卻相信他所說的是真的,除了字里行間的真誠,一個搗蛋鬼能夠用如此篇幅寫這么多字,本身就足以說明一切不是嗎?退一步講,就算里面是逃避錯事的辯解,辯解這個行為本身不是隱含“我想做好”這樣的正向請求嗎?
欣慰。
老師,我一直在努力,可是你沒有看見。
讀到這句話,我的心顫了下下,內疚之情泛起。
對于一個一直在改正以往慣性的孩子來說,如同一棵小樹,往上努力成長的過程中,他是多么的希望被看見啊!而我,只看到那個所謂的“果”,就像一個執鞭子站立的兇女人,只看到它沒長到“應該”的高度,而完全忽視了它曾經是多么矮小,那一寸寸的生長,它付出的努力有多少!
對一個孩子來說,渴望被看見,尤其是被決定他們安全感的父母和老師看見,是最基本的需求。
“你能看見我,說明我在你的世界里存在,我就有了安全感。”
在這個孩子身上,我活得是多么的“粗暴”!
給他回了一封長長的信。
“對不起,老師錯了。老師沒有看見你的努力和成長
......
你教會了我耐心和細致的去看見。感謝你,在這個問題上,你是我的“小老師””。
2017.4.11 星期二
臨下班,看到AM留言:“老師,你在嗎?我想去找你”,是去年教過的小娜。
“來吧”
見了好親切,小丫頭笑的開心又羞澀,只是眼里的憂慮還是掩蓋不住。
“我又遇到問題了,老師”
“嗯,好啊,挑戰來了”
師生開懷大笑。
“說說吧”
balabala......
我靜靜的聽。
傾聽是心理咨詢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既可以跟咨詢者建立信任感,又能夠從中接收到對方的各種內在外在訊息,為下一步的診斷做好數據收集。這是一個心理健康,陽光正向的孩子,平日跟我有良好的感情鏈接和內在信任。所以這個過程是用來做情緒接納和數據收集。
講著講著,她就開始排除某些外因了。
很多問題在講述過程中,咨詢者就會有覺察——前提是她有覺知能力。在帶學生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引導訓練。這是個很有悟性的孩子,這方面能力比較強。現在她需要的是釋放情緒,情緒平緩下來,她擁有的智慧和覺察就會升起。
剩下的就是她的一些認知盲區的問題了。陪她做了梳理,一步步的理清情緒的背后——“想要什么?”“怕什么?”,剩下的方法措施探究就變得很輕松了。
基本流程:“what——why——how”
ps:從去年以來,一直探索和實驗用心理學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解決學生問題,效果還不錯,待精進提升。感謝學生,給我提供了眾多的個案素材,點贊自己,做一件喜歡又有功德的事情。
2017.4.12 星期三
今天參加了一個比較大型的會議,地點在我們單位,范圍是整個青島市,與我所在的部門的工作相關。可能因為領導們最近比較忙,各種工作沒協調好,負責會務的老師又對此不太熟,有些招待事務做的手忙腳亂。我主動上去幫忙,帶著負責此事的幾位老師做各種事情。坐在席間的領導長舒一氣,那幾個忙碌的同事也有了依靠,放松了下來,對我頗為感激。
對此沒有太多感覺。
“為惡不近刑,為善不近名”,說的是做小壞事不糾結,做善事不圖名利。
自在就好。
PS: 被動和主動,或說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是一個外索一個內求。用于做事,主動者是財富的創造者,用于生活,更多的意義是成為生命的主宰,所謂轉念之間,天上地下,一念一世界。
2017.4.13 星期四
好長時間以來,通過反觀覺察,不斷的看到自己的陰暗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沮喪,慢慢走了出來。
有時候回頭看十幾年前的自己,竟然會有“在某某事中,我是一點錯都沒有的”念頭,是多么可笑又可怕。
這個練習帶給我的收獲:
1、看到真實的自己,能更好的理解別人;
2、籍由包容別人,接納自己;
3、提升了洞見和慈悲心。
2017.4.14 星期五
同事約我去趕集。單位所在地有集市,五天一集,各種蔬菜瓜果,便宜又新鮮。趁上班時間溜出去趕個集,是搬到郊區后同事們最大的樂事。
近一年了,我卻只去過一次,還是上班早,路上順道捎的東西。
啥時候開始,我對工作變得那么“走不開”?
這里面有作為班主任工作的牽絆,因為隨時會有各種事務襲來,不過更多的是自己的內在約束吧!
從這學期工作量增加后,經常覺得很累。這種累,很多時候是源于心的。內在紛爭是最消耗能量的,而紛爭,都是因為欲望不明,或者它得不到滿足。
“不為心役”,知易行難啊。
解放自己,誰說做個好老師就得時時處處“循規蹈矩”,與其疲累的時候,硬按在那里低效做事,不如偷得一會閑來放松一下自己,“7+1>8”不是嗎?突破思維框架,嘿嘿。
明媚的陽光里,沿路花開撲面,跟同事說笑著,感覺板結的身體都開始歌唱。
買了一堆好吃的,菜呀,水果呀,最后在一老大爺處,花12塊大洋買了兩包爆米花,童年吃的那種,老頭倔強的一分不還價,可絲毫不影響我的開心。
2017.4.15 星期六
這個周因為工作的疲累和持續寫作對內在知識存儲的掏空,讓訓練營的日更作業變得有些困難。終于到了周六了,可以歇歇了,有種長舒一氣的感覺。哎,肚子里的干貨太少了,不禁掏啊,難怪輸出會倒逼輸入,原理就在這里。是騾子是馬,拉出來一溜就看出來了。
我是什么?
騾子!
切換假期模式,清早起來摘菜——昨天在集上買的螞蚱菜。那個難摘呀,整整摘了一個小時,還沒完,好暈!叫你頭腦發熱,該!不過后來包成餃子,好吃的時候,真美!
我怎么突然想到“無限風光在險峰”
清心30天寫作訓練營第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