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鳳魚

? ? ? ?

? ? ? ? 成渝線上有個古鎮,來鳳驛,來鳳驛有道名菜,來鳳魚。你可能不知道來鳳驛,但一定聽說過來鳳魚。

? ? ? ? 初次見面,是在1998年,火熱的七月,到單位報到。也不知道是接風,還是拜碼頭,聽戰友多次提及,心切切的,終于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里認識了她。

? ? ? ? 單位大門旁有個魚塘,魚塘外有間平房,美其名曰“老八仙”。屋內桌椅的滄桑,屋外馬路的壓痕,向你訴說著這條成渝古道曾經的輝煌。往里一坐,“來啰---走起---”,聲到人到,盆隨身來,一個盆端了上來,桌上一擱,油往上飛,旋即又落入盆中,黑我一跳。我經歷過軍用黃臉盆端泥、洗臉、盛大鍋菜,還沒見過這架式的。盆就是老家常見的搪瓷盆,盆上印有花,一般洗臉用。從掉的瓷,癟的沿,凹的底,可見這盆的工齡也不短了。盆中濃濃的油,油中嵌著紅辣椒,浮著綠花椒,幾塊魚肉努力地往外探了個頭。戰友用筷子在盆中用力一掀,花椒的麻、海椒的辣、炒油的香,撲鼻而來。鮮嫩的魚也隨之躍了出來,直勾勾地望著你,讓人怎不心動。你還不行動?傻啊!

? ? ? ? 來鳳魚,撲鼻特香,入口即麻,進胃還辣,加上重慶炙熱高溫的夾擊,大汗淋漓。右手執著長筷,在盆里找尋著,往嘴里輸送著,左手緊握冰啤,咕嚕咕嚕灌進去,冰與火相撞,酒與肉相激,那叫一個爽。實在受不了,嘴嘟嚷著,左手放下瓶,猛在嘴邊扇,眼睛還是盯著盆,筷子還在盆中劃。殺紅了眼,只想著剩勇追窮寇,不留斯文裝紳士。

? ? ? ? 來鳳魚,起源于明末清初,聞名于抗戰時期,興盛于上世紀80年代。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江南魚米之鄉的移民來到來鳳,把江南烹魚的技術帶到了重慶,與川味結合,以雙椒入菜,創作出“麻辣魚”。抗戰時期,來鳳作為陪都重慶的衛星鎮,一時冠蓋云集,名廚薈萃,見璧河魚美,爭烹獻藝,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云集來鳳,喜嘗來鳳鮮魚,“來鳳魚”自此成名。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經濟欣欣向榮,成渝公路商賈穿梭,來鳳人不斷鉆研烹魚技術,品種花樣不斷出新,因此而形成麻、辣、甜、酸、荔味、桔味、桂花味、菠蘿味等十幾種風味,珍珠魚、琥珀魚塊、椒鹽魚柳、酸菜魚湯、白玉魚塊、瑪瑙魚腸、虎皮魚、張口魚、蘸水魚、粉蒸魚、燒白魚、脆皮魚以及魚卵、魚松、魚膏、魚羹等上百款魚菜。很遺憾,我也只有幸結識了麻辣魚、酸菜魚、豆瓣魚、番茄魚。

? ? ? ? 漸漸地,就和她混熟了,她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朋友來了,一盆來鳳魚喜迎貴賓;外訓歸來,一盆來鳳魚接風洗塵;隔半月時間未見了,一盆來鳳魚慰問解饞;升職加薪了,一盆來鳳魚共享喜悅;受挫郁悶了,一盆來鳳魚解悶消愁………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她都伴于你身邊,不曾遠離。不知什么時候起,盛魚的器具,從大盆換成了大盤,看起似乎文雅了一些,但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味道。

? ? ? ? 來鳳魚,其實可一魚三吃。一吃鮮嫩,來鳳“麻辣魚”有“麻、辣、香、嫩”四味,剛出鍋的魚,主要體會它的香和嫩,聞著香,咬著嫩;二是吃麻辣,擱上半天,加個熱,油浸入魚肉內七分,一口下去,已不是麻辣伴著魚肉,而是魚肉襯著麻辣;三吃面條,前面兩吃,魚肉應該消滅光了,下一碗面條,舀上一勺殘渣,拌上一拌,紅紅的面條,安撫你騷動的心,嘴唇麻得不行,你卻欲罷不能。

? ? ? 2017年離開來鳳,已隔3年。現如今,來鳳還是那個來鳳,營房還是那個營房,單位撤了,人都走了,回不去了。走馬換將的“八仙”,傲嬌的“西北”,低調的“川江”,風流的任志,招待所的胖子,印象漸漸遠去。只是偶爾在其他地方見到“來鳳魚”招牌,內心一股激蕩,微微一笑;只是常常在和戰友的談論中提到“來鳳魚”,總會一起回味,會心一笑;只是在其他地方品嘗當地出名的魚時自然想到“來鳳魚”,不忘一陣介紹,哈哈一笑。

? ? ? ? 來鳳的山,來鳳的水,來鳳的人,還有那美美的

? ? ? ? 來鳳魚,

? ? ? ? 相伴二十年,

? ? ? ? 相戀一輩子。

? ? ? ? ——2020.11.4? 時隔3年再見來鳳魚有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