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社群新媒體人峰會帶給我的一些思考

今天是6月27日,我參加了由微媒體聯盟、速途網和科技寺聯合主辦的社群+新媒體人峰會,地點是在福田體育公園的新媒體廣告產業園。

這次這個活動是100元一個人的門票,當然了你可以通過集贊100個這種形式來免費活動門票,以前我也曾參加過各種活動,但都是免費或公益的,這次倒是想體驗一下付費效果。

本來呢,這次活動我是沒報上的,因為前幾天我在活動行上面看到還是有名額的,當時心里想只要在前1天報名的話,應該還來得及吧!但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

等前1天我再去看的時候,已經成灰色按鈕了,無法報名,我想去參加,那怎么辦呢?后來我就找到了活動相關負責人員夏小帥,在微信上溝通了一下,就這樣通過了,心里還是比較高興的,所以大家以后看到自己有興趣的事一定要抓緊機會去做,不要等。

我先來說說這次大會讓我覺得體驗不太好的一點吧,相信去現場的人心里都是知道問題的,整個會場沒有麥,沒有配置音響。當然了,后來活動相關負責人員也覺得抱歉,這個是一點意外,也可以理解。個人估計是沒有做好全方位的準備,才造成了現場沒有麥和音響的情況。

不過后來分享的嘉賓分享的還是比較給力的,有時候也時不時的給下面的人互動一下,問坐在下面的人能不能聽得見?因為當時會場還是比較寬敞,至少200號人吧,大家坐的比較分散,演講加冰怕坐邊緣的人聽不到,所以就呼叫大家往中間靠攏坐過來,這一點是做的非常好的。

今天的活動整體上還是比較給力的,活動主辦方請了一些重量級嘉賓來做了一些分享,主要是深圳本地這邊的,像深圳潮生活,活動行,Uber,深圳吳曉波書友會等相關新媒體運營負責人過來,特別是像深圳潮生活,Uber知名大號和品牌,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或者聽過的。

今天的主題是“社群+新媒體”,運營達人們會帶來哪些干貨分享呢?由于大家加起來分享的很長,所以我就來做一下梳理,把一些重點分享給到大家,如果想看全文內容的話,可以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哈!

第一個出場分享的嘉賓是深圳潮生活主編幫卡賀霞,在深圳本地長期生活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個賬號,整體還是做的很好的。主要內容是做本地的一些吃喝玩樂,提供生活指南。聽幫卡說,他們現在在深圳有接近78萬的讀者,這個量還是很大的,覆蓋人群也是蠻廣泛的,大家好奇的是深圳潮生活是怎么做到的呢?

剛開始幫卡分享了一下賬號運營經驗,原文如下:

“幫卡說:第一方面,在選方向的方面,其實最早期的時候,我們是微博開始做的,在2011年左右的時候,那時候微博是最火的,當時我們也嘗試過很多的方向,包括笑話精選、電影這種非常火的,但是各種各樣的題材和選項我們都有嘗試過,但是發現它其實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實現商業化的價值,所以后來我們就在考慮,其實本地生活這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當時我們就開始從微博嘗試往本地生活這塊發展,證明我們的選項算是正確的。

選定了方向之后,我們在內容這塊和傳統媒體有一定的區別,可能傳統媒體更多的是一些偏向官方化的報道,但是作為自媒體的話,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往用戶的角度去考慮,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想,如果我作為一個用戶,我看這篇文章,什么東西可以吸引我,這個是我們每次在整個運營團隊每次開會的時候討論的核心,先把問題找好了,我們再去寫這個內容。

另外是增加粉絲,最早期的時候,大家靠的一點就是內容增粉,因為沒有很好的渠道,只能靠你的內容吸引用戶關注你。

在早期的時候,內容增粉的第一點是用戶畫像,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用戶畫像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告訴大家,要做這個內容,就要先分析用戶的特征,想先把內容覆蓋給哪些人群,這些人群有哪些喜好,摸清楚第一點之后,再進入第二點的受眾細分。

第二點的受眾細分也很重要,現在基本上把我們的內容分為四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有涵蓋本地吃的,這是覆蓋一部分用戶。第二個板塊是有涵蓋本地玩的。第三個板塊是本地熱點,其實熱點是最受歡迎的東西。第四個板塊是關于非本地的段子、好玩的,或者是生活比較有效的分享。”

看到這里,個人覺得有兩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第一個是定位的問題,方向如果沒選對的話,后面做的是也許都是徒勞的,還有就是在選題上不可一味的跟隨熱點,關鍵是要找出來自己適合做什么,朝著哪個方向去發展才是重重之重的問題。

第二是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在內容上,要有一些創意,不能跟傳統媒體如出一轍,應該去想用戶做之所想,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客戶,在心里要問自己,這個內容是我想看的嗎?我有興趣看下去的嗎?反復問這些問題,如果那個答案是NO的話,那就不發。深圳潮生活整個運營團隊也是蠻拼的,先找問題,然后再去寫內容,這點是新媒體運營值得學習的榜樣。

第三帶給我的思考就是一定要重視人群畫像,說實話,這個詞我之前也見到過,但一直沒太在意,沒有完全弄明白這個人群畫像是什么意思,經過這次的加深學習了解,使我更加知道這個的重要性,這就是分析你的用戶行為的一個工具,可以幫助你做運營或是營銷決策參考的依據之一。

關于增粉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就目前而言,增粉的成本是越來越高,幫卡也帶來了一些方法,比如說像有獎增粉,這種方式就是跟商家合作,由商家來提供獎品。

然后就是通過線下增粉,一般就是掃二維碼,松小禮物之類的形式。還有就是通過廣點通去增粉,這是一種付費的方式,也是可以行的。

幫卡的整個分享讓我想到了做為新媒體運營人員需要的一種特質,那就是你要善于撲捉熱點和身邊有趣的的事,對于熱門事件的敏感性,有很多內容都是來源于我們身邊的人,事,物,只要你善于去發現,就一定能發現有趣的一些事情吧。

再來分享一下Uber市場經理Evanee帶給我的一些思考:

Uber一開始定位就特別的清晰,他們就是一家科技公司,用app連接乘客與司機,他們做的就是通過創意,來實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讓用戶更舒服。

只想做好產品,做好本身和用戶體驗,這一點很多企業也是應該學習的,在任何時候不可忽略你的用戶。

做好服務和口碑,比如像現在的撕逼大戰中,Uber不用官方出面回應,也會自然有一部分粉絲來替UbeR發聲,說Uber體驗好,服務好之類的話,這說明什么?只能說明Uber服務確實是好,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有口碑在這里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來學習一下Uber這種經營模式,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做好品牌和口碑啊,別人想黑你也黑不了,反而容易自黑,是吧!

Uber目前在深圳的正式職員只有7人,但卻運營的很好?這又是為什么?他們做的還讓用戶很舒服的感覺?通過后來的了解,Uber確實有它的獨到之處,首先他們在中國是沒有總部的,總部只有一個在美國,在管理上也不會隨時都來指手畫腳的,任你發揮,只要你達到年度,季度目標就可以了,也沒有像國內KPI考核指標之類的,但前提是不能違反正規品牌形象就可以了,這個是很人性化的。這一點也是值得學習的。

最后覺得這次的付費還是很值得的。參加這次活動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做為一名新媒體人,你要學會去了解你的用戶,會抓熱點,有網感,能賣萌,懂策劃,能洞悉用戶的心理,懂傳播路徑,懂用戶管理運營,其實這也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工作,我本身也是在往這塊靠攏,還在不斷的修煉中,今天寫這個只是拋磚引玉一下,希望能對從事新媒體相關的人一些啟發,與大家共勉,也歡迎大家與我交流,一起學習成長。

(文/曹明金,新媒體運營實踐者,網絡營銷自媒體人。QQ/微信:1664246823;更多精彩文章可以關注微信訂閱號:cmingjin;)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