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書就是一部教育史------《雍正王朝》讀后感

? 今天,我在讓學生復習語文時,發現了一篇寫話訓練,內容是要求學生寫自己認為快樂的一件事。我檢查時發現有的孩子寫的是助人為樂,有的寫的是幫家長做家務活,有的寫的是出去旅游,還有幾個孩子寫的是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

? 我看了這幾個孩子寫的讀書的快樂,就覺的他們已經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把自己融入了讀書生活。他們覺得靜靜地讀書,與書中的人物一同歡笑一同悲傷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 是啊,一本好書就是你的良師益友,讀書使人明智提升你的品味,讀史使人明理教你如何做人。我喜歡懷舊,連同讀書都是一些古書,沒想到《雍正王朝》又成了我的迷戀。

? 古人云:一入宮門深似海,進不去的盼望著進入,進入的悔恨終生。在皇宮中每個伺候皇上的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另謀其主,有了護身符就好像有了依靠,沒想到自己還仍是奴。他們在哪都是任人使喚,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空間,每天行尸走肉地生活著。

<1>家教最重要

? 康熙是八歲登基,六十九歲離世,在位六十一年,他是當皇帝最長久的一位。他能坐皇位這么多年,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 康熙原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入關后的第二代皇帝,滿族人。他十歲喪母,在其祖母孝莊太后撫養教育下長大成人。孝莊太后對他的教育非常嚴厲,從小就要求他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做人要光明磊落正直公正,當官要清正廉明,愛惜子民。

? 康熙從小就喜歡讀書,只要一有空就是看書,他博覽群書,自己讀過的書在書房哪個位置擺放都一目了然,可見他的記憶力多強。他讀的書多自然就明白事理,惜才愛才又會用才,對兒女的教育更是關愛有加,不管多忙都要顧問皇子公主的讀書情況,可見他父愛如山,卓有遠見。

? 他八歲登基時,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全靠孝莊太后輔佐他治理朝政,掌管天下。當他不懂一些時事時,孝莊太后就教育他,有四位大臣辦理朝務,你只管多聽、多看、多想、少說。這也為他后來處理朝政奠定了基礎,他十六歲便鏟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了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又重農治理河道,興修水利;從鄭經手中收復了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北拒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兩次親征蒙古,戰殺葛爾丹,平復了西部戰亂,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 康熙在位期間,沒有對子民生靈涂炭,能贏的人們的稱贊與他治理國家的明智之舉是分不開的。

<2>善用人才

? ? 康熙皇帝因為是滿族人,剛開始不用漢人輔政,怕漢人反朝。后來由于吳三桂的叛亂,朝中沒有幾個可以平復吳三桂的人才,他才重用周培公組建了一支猛虎戰將。當周培公打敗吳三桂,進攻臺灣時,朝中的索相、明珠彈劾了周培公,康熙也起了疑心,把周培公被貶回鄉。周培公了解皇上的苦心,臨走時向他推薦了姚啟圣。周培公回家后,積勞成疾郁悶而死,康熙為他守孝三天,因為周培公為他做出了巨大貢獻,繪制出了清朝疆域全圖。

? 姚啟圣是先帝在位時由于自己剛直不阿,看不慣朝中的那些奸臣的那副阿諛奉承不辦實事的嘴臉,時常在朝堂上與眾臣發生沖突,先帝就罷免他并派發到西部終生不得入朝。

? 康熙為了得到這位人才,派身邊的人專門把他押解回京城,讓他在牢中呆了三個月,誰都不許與他說話,不許給他任何東西。姚啟圣在牢中逼得發慌,見人就想說話,可無處發泄,直到他被康熙重用后,才有了出頭露面施展才華的機會。

? ? 康熙違背了先帝的遺愿,重用了姚啟圣,姚啟圣感恩不盡,戴罪立功,派發他到家鄉福建去收復臺灣。因為施瑯是他的學生,只有姚啟圣才成戰勝施瑯,說服施瑯投降,并為己用。

? ? 姚啟圣聰明機智,伶牙俐齒,戰功赫赫,可皇上讓他三起三落,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在收復臺灣時,雖然是施瑯專權掌控,但皇上的圣旨掌握在姚啟圣手中,姚啟圣騙過了施瑯,但又保全了皇威,讓康熙既愛又恨,恨不得殺了他,可最終還是讓他回家頤養天年。

? 康熙還有重用的人才是李光地,李光地曾隨姚啟圣收復臺灣立了大功,他被召回皇宮進入了這個大染缸,差點丟了性命。康熙怕他冤死牢中,西征時又把他帶在身邊,給予了他翻身的機會。李光地重返朝中后在明珠和索額圖身上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察言觀色,輔佐皇上,打壓了兩大黨爭。

? 康熙不只惜才愛才,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即使他的國丈索額圖和妻哥明珠犯下死罪,但看在輔佐他多年的份上,免于死罪在牢中頤養天年。

<3>學會隱忍

? 自古人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魏東亭本應在康熙身邊輔政,可皇上卻把他安排在南京就職,并命他三年內籌集三千萬兩響銀。魏東亭皇命難違,既不能搜刮百姓又不得販賣軍火,在康熙微服私訪南巡時,他還差四百萬兩。

? 當皇上問他時,他只能實話實說,籌不到只能賣自己的老宅和良田來填充軍庫。皇上知道他忠心耿耿就幫他解決了燃眉之急,魏東亭才緩了一口氣。

? 蘇麻,本來是孝莊太后留在康熙身邊的人,讓她伺候皇上,幫助皇上解決一些困難,可蘇麻看清了朝中的是是非非,不愿與其他嬪妃爭寵也不愿把自己浸入這個大染缸。她寧愿出家為姑也不愿委屈自己,懇請皇上放過自己。

? ? 她雖然身在寺廟寒舍,但朝中的事了如指掌看的一清二楚,康熙有心中之痛或難言之隱就去找她。她只能寬慰不能明說,但她是最懂皇帝之心的人。孝莊太后死后,她也在同一日跟隨老祖宗在寒舍中圓寂。

? ? 藍齊格格,康熙女兒,也是他的最心疼的孩子。可為了平息蒙古族的反清戰亂,康熙不得不忍痛割愛把自己十六歲的愛女下嫁給葛爾丹,被封為和碩公主。

? 當藍齊兒聽說父皇要她嫁給蒙古人時哭的讓人心碎,找老祖宗求情,老祖宗把自己的一生經歷講給曾孫女,讓她明白為了大清只能委屈自己。

? ? 藍齊兒的母親容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唯一的女兒遠離親人身邊,可她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 皇家公主沒有一個不是為了自己的父皇地位而犧牲自己的愛情,她們最后不是死的死就是寡的寡,沒有一個是幸福的。

? 別人以為生在皇宮真幸福,可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評價其中的酸楚。

? ? 朱治國在三潘戰亂時,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在家中與夫人商談后事,表明為國慨然赴死決心。朱國治夫人自縊殉節,朱國治又親手殺死自己的一對兒女,直闖吳三桂兵營,怒斥吳三桂,被血刃祭旗。

? ? 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嬪妃皇子女,伴君如伴虎,要看你伴的是什么樣的主子。如果是明君,他會公正對待,秉公辦事;如果是庸君,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怎么可能視你為友,你稍不留神被奸臣小人害死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 ? 二月河寫的這本書中對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淋漓盡致,對景物的描寫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對朝中的黨爭、皇子嬪妃的爭寵,描寫的是那么井然有序頭頭是道。這部書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也是讓人們百看不厭,回味無窮,真是值得學習的一部人文典范。

? ? 如果說康熙是我國最出色的皇帝,我感覺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康熙大帝他一生好學上進,勤于政事,善用人才,雄才大略,崇尚節約。

? ? 他給后人也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有他組織編輯與出版的《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為我們中華民族保存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 歷史雖已載入史冊,但它永遠在激勵和教育著我們不忘歷史,不忘使命,不忘初心。

歷史的見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