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位學兄轉發的來源于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網、作者是蔣依的一篇短文《山果》。講述的是作者在川滇邊界元謀縣的火車上的一幕。
火車在川滇邊界沙窩站停留的時候,一群十二三歲的穿著補丁衣衫背著很大背簍的孩子們,分別擠進火車上不同的車廂。他們乘坐火車,是要到距離山里最近的集市賣自家產的核桃。
一個叫山果的女孩擠到作者身旁,作者于是為女孩騰出些許站立的空間,女孩便感激得拼命將背簍里的核桃不停地塞到作者的口袋里。
山果告訴作者,由于山里沒有通公路,自家產的核桃無法運到山外,山民只得人工將核桃背到山外去賣。
山路遙遠,孩子們需結伴從午夜出發走一整天的路,才能到達火車站附近,夜晚他們睡在山洞里,待到第二天,再趕最早班的火車到達市集。
山果賣核桃是為給母親治病。
經問詢知道,滿滿的一大背簍核桃扣去車費只夠獲得十五六元收入。八個核桃賣二角五分錢。出于心疼山果,車廂里的人們紛紛購買核桃。就連四位本身就是背井離鄉的農民工,都甘愿贊助小山果。這些人對小山果的幫助,令這個孩子感動至極。
雖然這只是一篇一千多字的小短文,不知怎的卻把我的淚腺刺痛了,熱淚止不住地從眼眶里流淌下來。
我的心被牽引到遠方的那片荒涼的山野,眼前浮現出那群背著大而沉重背簍長途跋涉、掙扎著擠進車廂的孩子們。
而那位羅著補丁衣褲質樸真誠的小女孩山果的形象,就更加清晰明了了:我仿佛望見她正向前弓著身體,大大的背簍超過了她的頭部。又仿佛見到她背負的不是沉重的背簍,而是她那體弱多病的母親-----
拭去越來越模糊的熱淚,眼前分明是明晃晃地另一番景象:高大偉岸的樓群、寬敞的油漆馬路、步行街悠閑自得的人流,商店里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的商品,酒店飯店大排檔的鱗次櫛比,涂著彩色夢幻般童話世界墻體的托兒所幼兒園,象牙塔般神圣的學校殿堂,孩子們嬉戲的水上樂園、大型游樂場,點綴城市文明發達的科技館、博物館、展覽館------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啊,我們已經擁有得實在是太多太多。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環境多么富足。可是,我們是否能夠打心眼里真心意識到我們正生活在無比富足無比幸福之中?我們又是怎樣對眼前富足的生活心懷感激?
那個小女孩山果,作者只是給她騰出一塊可以站立的空間,她感動得要加倍地回饋;當四位農民工分別送給山果50元錢的時候,小女孩感激得說不出話來;當作者把一套紅衣褲贈送給山果的時候,女孩如獲至寶,竟要把它留作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穿。
同樣,如果是城市里的孩子,有的接到這些饋贈,也許會認為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通常,他們會彬彬有禮地道一聲“謝謝”。而那句“謝謝”果真是從內心深處漾出的無限感激之情嗎?未必。
對于大多數城市里的孩子來說,“衣食無憂”四個字足以概括現狀。一些孩子上學放學車接車送,作業需要家長陪伴寫,吃的講究營養豐富,穿的講究名牌時尚,用的講究優質,玩的講究高科技。
沒有比較自然沒有鑒別。當我們攜妻帶子游樂于山水之間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想到在大山深處還有一些老少人們,因為公路不通阻隔了他們與我們的聯通,以及物質的和精神生活的共享;
當我們的餐桌上美味食糧未曾吃盡,大量剩余的飯菜匯聚成垃圾的時候,是否想到有無數雙渴望吃到這些美餐的山里的孩子們;
當許多孩子坐在寬敞明亮的大教室里的時候,是否想到還有那么一些孩子包括留守兒童,他們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仍停留在較低水平——
“攀比”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
一些城市里的孩子相互攀比家庭富裕程度,攀比誰的爹有能耐,攀比自己的日用品是否比別人高級;------
因為這種攀比,使一些孩子忘記了生活是需要通過自己努力奮斗而得。
因為這種攀比,淪落了一些孩子,扭曲了孩子們的價值觀。
可是,與大山里的孩子們比一比吧,城市里孩子們的生活優越得不能再優越,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他們未來人生的前途可期,幸福亦是可期。而大山里孩子的未來呢?
記得幾年前有一期城里和農村孩子互換環境生活的綜藝節目:
城里的孩子到農村人家生活,農村里的孩子上城市人家生活。生活環境的變化,自然兩類孩子都不適應。
農村里的孩子除卻對大城市現代化設施不適應之外,其它諸如獨立生活能力,自主意識,擔當精神,極令城市父母滿意。
城市里的那幾個孩子到農村則不然了,從早晨起床疊被子開始,到收拾房間,做家務,務農活,樣樣都顯得不那么適應,令農村父母們覺得不可思議。
人常說“艱苦的生活能夠造就一個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艱苦生活下磨煉長大的孩子,他們自然懂得生活的不易,自然獨立堅強,自然會異常珍惜來之不易的物質財富,珍惜美好的環境,尤其是他們深深懂得知足和感恩。
一直以來,盡管,我了解在我們的國度還有一小部分人生活在貧困之中。然而,一群背著沉重大背簍的孩子,蹣跚在曲折而荒涼的彎彎的山道上的情景,還是那么活鮮鮮地震撼了我。
大山里的貧困之于我已不再是一個概念化的名詞。
莫如說,大山里的人們距離我不再那樣遙遠,那些背著背簍的孩子們恰似我早已熟識的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那個山果小姑娘恰似我的親人。
他們就晃動在我的眼前,距離我越來越近,越發牽動我的心。
我不禁在內心詢問:大山里的人們幸福嗎?山果幸福嗎?她長大出嫁會穿上那套紅衣褲嗎?
啊!我想起來了,這篇短文最上方還附有湖北省委書記閱讀此文后寫下的感慨:“我連看了兩遍《山果》,還是難以釋手,真是感動人!太值得一讀,中國還有太貧窮、真善良的人!善良得叫人落淚無言!貧窮的讓人吃驚!”
不知怎的,他的這番感慨令我異常欣慰。一位省委書記,人民之公仆,能夠在百忙之中關注這樣一篇小短文,并發隨想,定是觸動了他的內心。
說明什么?說明省委書記們在關注著民生,關注著這些大山里的人們,更關注著大山里的孩子們。
如今,舉國上下正在打一場決勝脫貧攻堅戰。到那時,我們這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有如山果的孩子們和山果的家鄉父老,將會生活得富足安康。
山里山外的人們,會一同奔向小康。
想到這里,我的心一下子釋然了。
我在心里默默向山果說:”
孩子,放心吧,你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