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感受,決定了旅行的意義。
朋友,旅行對你一定不陌生,那么你的旅行模式是怎樣的?和我的相同嗎?
打仗式的旅游經歷
13年春節過后,與閨蜜相約一起去北京玩,向往已久,無比期待。
15個小時的火車旅途,終于抵達首都,諾大的火車站里人山人海的,代替疲憊的是興奮和好奇,旅途總指揮的閨蜜催促"趕緊走,我們搭公交將行李送至酒店,下午還有安排呢"。來不及拍照,飛奔公交車站,心里有種從此坑掉彼坑的趕腳。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三天,清晨,睡眼惺忪的我們如同奔赴戰場般的從酒店到景點轉往下一個景點轉往下一個景點直到晚上回家,每一天行程滿滿,回到酒店不許洗腳睡覺,必須即刻開始上傳照片,給手機、相機充電及安排第二天的路線,一切安排妥當直到深夜才可休息。
三天里,我整個人都是緊張的,公交路線,景點,拍照,吃飯等等都必須嚴格按照總指揮的安排執行。
這個旅行更像是打仗,目的是要攻破一個個景點城池。
旅行的意義
在北京游玩的第三天,相約家在北京的朋友KZ一起吃飯,進餐時我們聊到旅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而人們選擇假期出去旅游的目的又是什么?
顯然,答案是:放松心情、欣賞別樣的風景,感受當地的人文情懷;
所以,心的感受,決定了旅行的意義;
旅行不是參觀景點的數量,而是每一處風景帶來的驚喜;旅行亦不是嘗遍所有美食,而是美味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旅行不是走出去就可丟掉壞心情,而是將自己的心與旅途融合感受她的變化;旅行更不是帶著孩子開拓視野,而是將學習的壓力稍稍放下,單純快樂的享受旅行。
“不靠譜”的旅行
聚后的兩天,閨蜜將旅行總指揮的大任交于我,開始享受"不靠譜"的旅游;
每天睡到自然醒,景點之余我們隨心情走走停停走街串巷,看到好玩的停下來旁觀或融為一體去玩耍,聞到香味像是餓狼似的跑去狂吃,和四合院的老大爺聊會天,忽悠忽悠外地人。 跑到西單橋下看流浪歌手,搭地鐵去三里屯參觀各家名牌總部大樓,又去建設銀行總部去看貔貅。
如此走走停停的兩天,我們不在拍每一處的景,相冊卻里留下了最開心的瞬間;不再趕每一班公交車,坐錯了就錯下去看看終點是什么;不再跑每一處景點,心里向往的多待一會沒啥概念的不去也無妨;
這樣的旅行,雖被稱為“不靠譜”,但卻輕松而舒適,沒有了打仗的感覺,多了一份旅行中的享受。
(或許你會說,時間不夠所以得抓緊玩啊,回答還是:出來玩時是為什么?若只是為了攻景點那自便,若想享受旅行的感覺那么即使時間再短也讓旅行有你出發時的意義。)
旅行是放慢腳步欣賞風景,而非另一個征服景點的戰場;
旅行是給心靈放一個小假,而非另一份必須走完路程的壓力;
旅行是你出發時的滿滿期待與浪漫想象,而非回家后累的四腳朝天卻只能翻看照片找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