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侯去親戚家做客,臨走時親戚總會拿出各種好吃的往孩子手里塞。親戚塞,家長就攔,局面難分上下時,決定權就回到了孩子手中。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脆生生地說道,我不要,#姨,家里有。
難題輕松化解。沒有了糖果,卻有了乖孩子這樣的贊許。
念高中的時候,開始住校。剛離家的孩子總是格外脆弱,一次課堂上的失誤,一點孩子氣的口角,甚至一只沒有買到的牛角包,都可以成為孩子往家打電話的緣由。
電話這頭的失落,電話那頭的數落。
原有的信任變得岌岌可危,然后是封閉,然后是一味學習,最后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
懂事兩個字是會讓人上癮的,不是因為它有多么美好,而是人們大都承受不來不懂事的壓力,就只好選擇一直懂事。
因為懂事,所以要努力學習,可是孩子拿到理想的入學通知后,卻在第一次班會上發現自己竟然不會一首完整的周杰倫。那感覺,彷佛自己就是天鵝群里的丑小鴨!
因為懂事,所以要好好工作,可當孩子正要為眼下的獲利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現自己總是低頭行走而忘了仰望星空,失去了變得更美好的可能。那感覺,就跟吞了一只蒼蠅一樣惡心!
因為懂事,所以要早點成家,可是當孩子著急忙慌地牽起別人口中合適的那雙手時,卻發現身體里有塊地方是空的,于是只好期待時間來填補,期待通過孕育新生命來填補。那感覺,……!
多年后的某一天,孩子已變成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圍在溫暖的爐火旁回憶往事時,用了這樣六個字來概括此生:越懂事,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