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沒守住的不僅僅是那一分鐘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晚,12強賽烽煙再起,國足客戰敘利亞,牽動億萬國人的心,在中立場地,經過90分鐘的激烈較量,中國足球未能創造奇跡,倒在了比賽的最后一分鐘,面對2:2的平局,很多人徹夜難眠,有憤怒,有傷心,也有不甘,最終都轉化為無奈的嘆息。

中敘大戰,是決定國足生死的一場戰役,面對前五場比賽總共才拿了五分的尷尬局面,在出線形勢堪憂的情況下,本不容許再犯錯誤,因為那意味著世界杯旅程的結束,但老天從不憐憫弱者。縱觀全場比賽,國足在大多數時間內都占據著絕對的主動,但得勢不得分的怪圈,一直纏繞這支國足,武磊的一碰就倒,郜林的臨門一腳,張稀哲的高射機槍,一幕一幕出現在畫面中,讓人唏噓不已;直到下半場,里皮的調整起到了的作用,略帶冒險的三后衛陣型,打開了進攻局面,在15分鐘內國足連進兩球,使比分落后到反超,單從場面看,這會是一場沒有爭議的結局,直到比賽進行的補時階段,敘利亞隊獲得一次任意球的機會,皮球越過人墻,一蹴而就,比分被改寫。很難想象,下半場敘利亞總共只獲得三次機會。

中國球迷過得很苦,他們熱愛這個國家,熱愛這項運動,內心卻被折磨得傷痕累累。面對平局,球迷和球員都不會滿意,整場比賽,不能說在場的球員不拼搏努力,也不能說教練員的技戰術不得當,但結果卻非我們所想,比賽結束后,很多球員都癱坐在草地上,馮瀟霆還流下了熱淚,這多么似曾相識的畫面,在無數次充滿期盼的目光中,中國足球始終不能沖破瓶頸,倒在了走向光明的最后一縷黑暗中,這是運氣?還是宿命?

賽后徐陽說過一段話:“對于中國足球,12強賽就是我們的世界杯,因為現在我們的能力與實力,還不足以突破現有的階段”。作為球迷,我們對中國足球注入了太多的感情,期盼著有朝一日國足能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但這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出于主觀的盲目,讓我們不能正確認識現狀,但也不能改變事實,當我們的聯賽辦得如火如荼,俱樂部球隊在亞洲一路高歌猛進,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足球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具備了走向更寬廣的舞臺,在真實的賽場上,哪怕是處在戰火中的國家,我們都顯得那么心力不足,前有伊拉克,現有敘利亞,戰火車摧毀了他們的球場,摧毀了他們的家園,但卻擋不住他們腳下的雄心,而我們的球員,享受著的超一流的待遇,超一流的設施,超一流的教練,卻始終腳下乏力,表面的光鮮不能掩蓋內心的荒蕪。

有人說,13億人選不出11個像樣的球員,這是一種大概率,但就足球人口而言,我們也不如日韓這樣的小國,如果沒有好的根基,即使再華麗的高樓大廈,在風雨面前都將頃刻崩塌,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中國足球如是,正是不注重打基礎的過程,激進的選擇捷近,讓過去近20年足球陷入停滯的泥丸之中,曾一度是充斥黑幕的溫床,當我們回頭警示,做出改變后,卻發現現狀是如此的凄涼,我們輸掉了一分鐘的比賽,卻不僅僅因為那一分鐘的時間,這是二十幾年足球發展詬病的累積,是歸還前面的欠賬,在后面很多年,還有很多類似的賬等待我們償還,剛找到了適合國情和發展的正確道路之后,當更加重視打基礎的工作之后,中國足球的曙光,很快就會到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