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得羞于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情感,不再像以前那樣和她談談心里話,開開小玩笑。難怪母親總說:“養兒子有啥用,娶了媳婦忘了娘?!泵颗R這種尷尬而略帶抱怨的氛圍中,我總是更加尷尬的敷衍一句“哪有。”
我的母親是一個剛毅而直爽的人。沒有穿針引線的心思,只有心直口快的隨性;沒有久經世事的城府,只有豁達樂觀的心態;沒有錙銖必較的索取,只有無私奉獻的母愛!母親的話也是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不管是真話、謊話、氣話、廢話,每一句的中心思想只有兩個字——愛你。
今天,就讓我來細數那些母親說過的話,感受那些歷經歲月滄桑依然溫暖如初的情感表達。
我走了,你再關
小時候總想著趕快長大,為什么呢?為了掙脫父母的約束,為了身體和精神的自由,為了青春期的“夢想”……2008年的盛夏,一封錄取通知書讓我終于可以痛痛快快地追求自由啦。千里之外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身獨立,但是互聯網的普及卻讓父母們找到了“追趕”兒女的時光機,每周五的晚上,準時的守在電腦旁的母親,跟兒子視頻聊天似乎成了她每周對自己辛苦工作的犒賞。電腦一端是鐵打不動的母親,而另一端是飄忽不定的兒子,游戲、聚餐、戀愛等100個不在線的理由卻讓電腦那頭的母親一臉茫然。
“兒子到哪去了?不會和同學起沖突了吧?不會遇到壞人了吧?不會生病了吧?不會……”母親的想象力就像是算命先生簽盒里的下下簽。我說媽,咱能不能盼點好兒!每次視頻連線成功的那一刻,母親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樣,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亙古不變的噓寒問暖、千叮萬囑,而我卻是不耐煩的一遍遍附和著,好好好。但是我和母親之間卻有一個約定,大學四年我也一直堅守這個約定。母親說她不愿意看到我在屏幕上消失的畫面,所以一定要等她走了,我才可以關視頻??此仆獗韯傄愕哪赣H其實有一顆柔軟而脆弱的心,我在屏幕上消失對于她來說就是一次離別。母親用一次次的轉身逃避一次次“離別”,那份說不出的滋味,彼時的我無法體會。兒行千里母擔憂,那份擔憂是對兒子沉甸甸的愛!
這怪味兒,我吃不慣
母親的味蕾似乎特別挑剔,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怪味兒,我吃不慣。所以她很少在外面吃東西,一方面覺得外面的東西沒有家里做的衛生有營養,一方面覺得太貴不劃算。上學時我從來沒有在外面吃過早餐,因為每天早上母親都會為我準備熱騰騰的早餐。母親向來很節儉,但她的節儉只是對她自己,在我的記憶了,我從來沒有為了吃喝和穿戴而羨慕過他人。畢業后,為了給我操辦婚事,母親一把拿出了她的所有退休金給我付了房子的首付,然后又忙先忙后裝修、訂酒席等忙的不亦樂乎。經常會忘記了吃飯,或者隨便將就一頓。有幾次加班深夜回家剛好碰見她在啃著干巴巴的饅頭,我問她晚上沒吃飽嗎?她才顧不上給我答疑解惑,反倒是問我要不要吃宵夜。其實她是忙過了飯點沒有吃飯,半夜被餓醒了。
有一次我帶著母親跑建材市場,中午到了飯點我提議咱們去吃牛排,她先是一臉嫌棄,然后找出各種拒絕的理由,但最終拗不過我的堅持。我把菜單給她讓她看看想吃點什么。她來來回回翻了好幾遍,然后斬筋截鐵的說,這都是怪味兒,我肯定吃不慣,你吃吧,我一會出去吃盒飯。我沒有理會她,拿過菜單點了兩份菲力。我告訴母親如何使用刀叉,看著她用別扭的姿態吃完了所有的食物,我調侃道,這怪味兒還行吧媽?然后我們相視一笑。那是母親第一次吃西餐。
明晚,明晚吧
轉眼將至而立之年,為人夫為人父的我,在母親面前仍然是個孩子。由于工作原因,常常要加班,母親與我們合住以便于照料寶寶,同時她也承擔了洗衣、做飯等日常家務,讓我們全無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如今步入幼兒園,三年多的日夜操勞無一日中斷。但母親頸椎不好,經常會由于頸椎壓迫腦神經引發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暈厥,用她的話說那就是天旋地轉。以前每次“發病”都會躺上整整一天才能有所緩解,而自從有了小孫兒,她每次“發病”都是咬牙挺著,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愿給我打電話,她怕打擾我工作,她怕我擔心,她怕給我帶來負擔。
每次我們夫妻倆要求帶孩子睡覺,她總是說,明晚吧、明晚再帶吧,你們工作一天了也要好好休息。就這樣一個明晚接著一個明晚,孩子一天天長大,母親的身體卻大不如前,有時候看到她烏青的眼眶和干黃的面容,我總是滿懷深深的歉意。
自從有了家室,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幾乎沒再有過,她時不時的會流露出一絲絲的埋怨和無奈,但更多的時候是對兒子的理解和包容。年歲越大,我的心思也藏得越深,不輕易說出,也不輕易表露,但是母親于我而言是一座城、一盞燈、一句話,任他年華幾許,歲月幾何,每當聽到母親的話,我知道,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