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名人離婚的錯誤示范
時勢造感情,不管愛情友情,都會出現此一時彼一時的落差,愛的時候死去活來,不愛了就仇深似海。也是看不懂這世道。
知名導演張紀中和妻子樊馨蔓因為離婚,鬧出了一場羅生門。早在一個月前,關于張紀中妻子出軌干兒子的消息就上了一次熱搜,這次因為離婚卻動起手來,雙方爭執不下,你說你有理,他說他無辜,到底孰是孰非,連媒體也是昏頭昏腦,到底是導演出身,離個婚也要一波三折,此起彼伏,總感覺是在創作新劇本,你們“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藝術追求,我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且不說名人離婚這樣狗血,普通人也一樣,如果說離婚就像給當初結婚的自己一巴掌,那么好聚不好散簡直比主動給自己戴綠帽還要難堪。
想想人總是這樣,高興了就談一場不計成本和后果的戀愛,哪一天跌入了低谷,就開始斤斤計較、互相傷害。打打口水戰也沒什么,畢竟都想給人留下一種直觀印象:自己是受害者,都是對方的錯。典型的立牌坊心理。就像張紀中夫婦,本來都想樹立自己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反而在爭執的過程中讓人毫無好感。
02 哪里有什么感情,不過是利害關系
說到底,分手無非就這幾個原因:出軌、厭倦和錢。甚至可以壓縮成一種原因:利害關系。在感情中間,我們從頭到尾都在計量著這份感情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同時也處處躲避它帶來的壞處。
比如說一場戀愛,最直接的就是讓我們脫單,有安全感,并可以向外炫耀,這些都全面滿足了我們的情感需求,所以我們很容易好聚。戀愛階段以情感為中心,沒有更大的經濟壓力,不容易爆發矛盾。
但到了婚姻階段就不一樣了,情感需要達到穩定狀態,對外界事物的需求漸漸變多,日常消費,娛樂享受,甚至奢侈品更新換代,這些都要以錢為支撐,而情感不能滿足經濟支出的時候,矛盾就顯露出來了。當感情成為自己的累贅,厭倦、煩躁、壓力、爆發,一切就順利成章,水到渠成了。
不僅如此,在我們所有做事的原則中,利害關系是最潛在的考慮。要不要借給朋友錢,要看對方的信譽度和自己的承受能力;要不要接受對方的告白,看對方的條件和自己的好惡;甚至要不要離婚,在很多人的眼中,也不得不預估自己的損失,財產如何分配,車房孩子歸誰,都要計算清楚其中的利弊才行。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一起還是分手,都是權衡利害得出的結果。在感情中,不會出現“明明有害無益還要在一起”的情況,也不要試圖證明自己無欲無求,只想為愛而生,因情而終,那很不現實,也很幼稚。
03 事實再殘酷,也要繼續啊
不管我們開始一段感情的初衷是什么,我們為什么會選擇他,對自己有什么好處,以后有什么后果,都要繼續努力生活啊,不能因為看到一位老人壽終就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吧!
感情值得繼續的理由,就是我們還要繼續長大,明白很多道理,不經歷就很難理解一些事情,就像熱戀中的少男少女,從來不會想婚姻中的雙方是什么狀態,而且他們即便想過,也沒法體會到其中的滋味。所以很多人天真地以為婚姻就是戀愛的地位升級,這不免造成婚前婚后極大的情感差異,兩相比較,天差地別,矛盾凸顯。
有什么可取的好聚好散的方法,既不讓雙方難堪,也可以全身而退?
對過去一概不提。分手了,處理好分手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行,無非就是“分行李回高老莊”,不要惹是生非,留下交惡的理由。見過不少男生分手了跟女生要回所贈禮物的事情,這和要分手費有什么區別?感情就是你情我愿,我愿意陪著你,你愿意送我禮物示愛,結果分手了你要索取贈送的禮物,那我陪著你是不是要換算成精神撫慰金向你索要?所以說,這種幼稚的分手行徑就不要再重復了,散就散了,往前走不回頭最好,一干二凈。
不要爭誰是誰非。分都分了,再爭這個問題有什么用?是能挽回你們破碎不堪的感情,還是能給你一點榮譽感?兩個人出了問題,呆不下去就分開,哪有那么多廢話,誰對誰錯都要一爭高下,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我相信,兩個人鬧到分手的地步,不是一個人就能搞定的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不是兩個人都有錯,又怎么會相互看不慣?
來一次深度對話。此建議適合和平分手的戀人。善始善終是這樣的戀人的必備修養,不管你們有多膩煩現在的感情,都給對方一次表露心里話的機會,回憶一下你們過去在一起的感受,談一下心態轉變的歷程和原因,把所有感情里的不滿意讓對方知道,同時你也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對雙方都是一次反思的契機。分手后可以形同陌路,但至少要知道自己輸在哪里。
別讓一段值得回憶的過去,成為不堪回首的痛苦經歷。匆匆忙忙幾十年,寥寥可數幾段往事,少點怨恨,多給自己留些念想,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