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朋友A,有一次吃飯時聽他發(fā)牢騷。
A有一個舍友叫小B。因為小B經常晚上熬夜看小說,所以第二天他總是起的最晚的一個。
而這個時候,小B就會讓A帶一下早飯到教室。這樣他就可以直接去教室,避免了因為去食堂吃飯而遲到。
這種樂于助人的事A還是很樂意幫忙的。
可是慢慢的,小B產生了一種依賴,幾乎一個星期有5天要A帶飯。
A漸漸厭煩了,正好有一天有事,就找了個借口說沒辦法帶飯了。
當時小B也沒說什么,可是后來A漸漸也忙起來了,有時候也來不及去食堂吃飯。更別提給小B帶飯了。于是小B漸漸有了怨言,對A說:“你最近有那么忙嗎?連飯都沒時間吃?”
A聽到有點生氣,但畢竟是室友,就沒說什么。
有一天下午,A因為開會等大大小小的事忙了很長時間,晚上還要上晚自習。
就打電話給小B讓他給A帶一份飯到自習室。結果小B幾句應付一下,說自己也忙,就掛了。
可是后來A從別人那里得知,小B那天正在別的宿舍打游戲,根本沒忙。
A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幫小B這么長時間,結果小B一次都不想幫他。
于是A找到小B,把這件事給他說了一下,問他怎么回事。而小B只顧著打游戲,應付幾句就不說話了。
我聽到這,感覺自己都能感受到A的氣憤。我心里想:“怎么會有這種人?,如果我碰到這種人,我一定不會再理他。”
但是如果你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那你就太天真了。
A越講越生氣,他干脆不吃了,看著我說:“后來全班都知道了我寧愿整日自找忙碌,也不愿幫室友帶飯。”
我看著他,感覺自己的血都被憤怒燃燒了。
不過后來好在他其他的舍友看不下去了,向同學解釋了這件事。
而那個B后來好像找轉專業(yè)了。因為他在原來的班級也待不下去了。
不懂得感恩,別人會漸漸地不想幫你。因為他得不到回報,沒有人愿意對一個關系不是很好的人一味付出。
不感恩也罷,但最可怕的是恩將仇報,過河拆橋的人。
這種人就像無底洞,你投入再多感情也都是浪費。
有這樣一個故事:
你缺錢了,我借給你十元。
第二天你卻不提這件事了。
我缺錢,我向你提起這件事。
你說卻說:“你真小氣,不就是十塊錢嗎,這么算計。”
那我想就算了吧。
結果你居然也向別人這么說我。
是啊,我花了錢,你騙了我,我成了小人。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混蛋邏輯》,很好笑,但事實有時候的確如此。
我們時常被授以桃,但請記住,當你開心吃桃的時候,別忘了你的桃的來處。
你接受他人的幫助時,也要想著去報答他人的幫助。
小B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告訴我們要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是一種積極向上和一種謙卑的態(tài)度,懂得感恩的才懂得付出與獲得,沒有絕對的付出,也沒有絕對的獲得。
除此之外,感恩還是一種生活智慧,是一種處事哲學,他從一方面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你不懂得感恩,更甚者恩將仇報,也許就成了沒朋友的“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