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事Lisa,每次談到自己的父親就咬牙切齒、憤憤不平。
她的父親年輕時酗酒、賭博,做過很多傷害母親和她的事情。年幼的Lisa很多次提出要母親帶她離開這個家庭。然而,母親是個膽小懦弱的人,她一直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原諒了父親無數次。母親在Lisa十五歲的時候終于無法忍受,不得不和Lisa父親分開。
Lisa的整個童年生活都在上演著父母爭吵、打架、哭泣的戲碼,她心里極度痛苦卻無能為力。她說,小時候每次睡夢中驚醒時,她都是滿臉淚痕。現在她已經三十多歲了,對父親恨,對母親怨,始終不能諒解父母,基本不與父母聯絡。
然而她的傷痛感卻并沒有隨著自己年齡的成長而慢慢消退,一想起過去的生活她就夜不能寐。Lisa帶著以往積累的深深怨恨,攜著對未來婚姻家庭生活的惶恐不安,步履蹣跚地前行著。
2.
我們在過去的生活當中,多多少少都受過一些深淺不一的傷害。我們常聽心理專家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而當我們被某一個人傷害了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原諒他人,才能放了自己嗎?我們必須原諒他人,才可能幸福得像花兒一樣嗎?我覺得不。
很多時候,選擇原諒,不是因為我們情愿。而是因為不原諒的代價太大,我們耗不起。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無力反抗才不得不選擇原諒?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我們覺得不原諒別人的話,可能成本更高要付出更大代價?
Lisa自己的感情模式,卻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繼承了她父母的相處方式。她從小痛恨酒精,自己匆忙選擇的結婚對象陰差陽錯竟是個隱藏很深的酒鬼。她的丈夫每次喝醉酒后,回家就對她和兒子又打又罵。隔天丈夫酒醒后痛哭流涕,發誓痛改前非,安靜了幾天卻又再犯,醉醺醺回家。如此故伎重演,循環反復。
Lisa想離開酗酒的丈夫,可是考慮到只靠自己一個人的收入撫養孩子,經濟負擔會比以前大很多,她憂慮了。她考慮到孩子離開自己的父親會缺失僅有的這點父愛,也許心理會受傷害,她害怕了。她考慮到自己帶著孩子尋找新的伴侶也并不容易,可能要處理更復雜的家庭關系,她退縮了。她在擔心、害怕、恐懼中猶豫著,煎熬著,卻一次次選擇原諒丈夫......
這時候說原諒丈夫,其實就是阿Q式的心理安慰,背后潛藏的真實心理可能是:我痛恨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可我有太多擔憂和害怕,現在沒有辦法報復你。我選擇原諒你,不是我不能,而是我宰相肚里能撐船!
因為我們自己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都不夠強大,我們才不得不選擇原諒。可是,這樣的委曲求全,能讓我們因此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嗎?
3.
我覺得某種程度上說,并沒有原諒他人這回事,關鍵在于是否接納自己的感受。
我們始終不肯原諒的人,都是和自己的生命有密切關聯的人,他們通常是我們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習慣的做法,是去懲罰傷害自己的人。在懲罰中得到快感,看見自己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其實很無力,很懦弱,是不肯對自己徹底接納的一種表現。
Lisa至今不肯原諒她的父母,試圖切斷和父母的聯系,讓父母因為女兒的疏離而產生痛苦,以懲罰他們在自己年幼時造成的傷害。而這實際上,她是對自己兒時支離破碎的家庭生活產生的感受這一部分的不接納。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原諒的其實是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因為我們無法原諒當時那個幼小的、完全沒有掌控能力的自己;無法原諒當初那個沒有辦法保護母親,捍衛家庭的自己;無法原諒當初那個任由自己經歷了嚴重傷害卻素手無策的那個自己。
然而,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缺的呢?大部分的普通人如你我,就是這樣一步步跌倒,一步步站起來,一次次受傷,然后再一次次痊愈。我們沿路把傷痛慢慢修復,讓自己各方面日漸強大,才成就了現在讓自己引以為傲的模樣。
4.
所以,將焦點轉移到“讓自己活得更精彩”才是我們的義務。
張德芬老師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情: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情。人的煩惱就是來自于: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所以要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我們應該管的,其實只是自己的事情。
我們所關注的地方會擴大。當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別人的事情和老天的事情上,并且試圖要為這些事情來承擔責任和義務時,我們自己就過得很痛苦。我們生活的目標不在讓自己更美好上面,而是試圖掌控不由自己負責的事情,我們就會累積很多失望。
Lisa心里一直對父母和丈夫有深深的怨恨,而當這種怨恨在心中被無限放大,便變得根深蒂固、堅不可摧。可想而知,當一個人內心被怨恨占滿了,快樂又何處安放呢?與其消耗精力在仇恨當中,不如用來好好地與自己內在的小孩對話,了解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慢慢的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逐步療愈舊日傷痛。
閑暇時逛個小街,練練瑜伽,做個冥想,聽會音樂,讀本小說,看部電影,喝杯紅酒,吃頓美食,學點才藝,增強專業技能,把自己收拾得從內到外散發魅力了,把日子過漂亮了才是最有用的。
世界那么大,不是所有發生的事都make sense。我們并不需要原諒別人,才能放過自己。
放過自己,不是原諒對方,不是諒解對方曾經造成的傷害。
放過自己,不是背叛自己,不是代表我認同他過去的做法。
放過自己,是諒解自己,原諒自己不是想象中的無所不能。
放過自己,是接納自己,是讓自己坦然接受發生過的無法逆轉的現實。
放過自己,是提升自己,讓自己強大到可以選擇不原諒。
放過自己,是疼愛自己,讓自己美美地過好當下每一天。
Everybody will make mistakes, that‘s why they put erasers on the end of penc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