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戒掉抱怨嗎?

今年9月,我去過一次黑龍江,終點站之前火車緩緩路過一個叫海林的小站。這個地方好像是笑來老師的出生地。可能是對笑來老師的好奇,在火車移動的過程里,看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樹林,嗯嗯,是樹林……

現在回憶當時的心情,有點模糊,只是在金黃色的陽光下,那低低的云藍藍的天。

嗯嗯,說正事!

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里有一篇文章,標題是——

“你知道自己有個所有人都有的惡習必須戒掉嗎?”

我讀這篇的文章的時候是逐字逐句的,因為一次讀完就感覺要細細消化。

開篇一句話:

最應該徹底戒掉的惡習是抱怨

最,徹底,這兩個詞,讓我感覺出重量。再加上“惡習”這個詞,讓我深深感到棒喝之力。

許多年后……我知道,他其實 不知道自己教過我什么。

這句話之前是笑來先生的回憶,有關一個名叫金光的朋友給他的影響。

一生中最灰暗的14個月,是因為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斷抱怨的人……

我身邊有沒有在抱怨的人?

“車轱轆”話

就是反復反復說的,沒意思的話吧

可我驚訝的發現,我也“自然而然”地發出了一些抱怨……

這里我看到的是“無時無刻”的自我反觀能力。

被同化的事實嚇到了,趕緊起身買單……決心再也不跟他們打任何交道了。

我可能在看到這句話之前,還認為我前段時間絕交了認識了很久的一個喜歡抱怨的人是錯的

笑嘻嘻的,一臉燦爛

自問我做不到……

后面一句話更加厲害;

我決心,從此以后,再也不想任何人抱怨任何事情了。這個決定很重要,重要到我認為這個決定在之后的日子里 確定無疑地 重塑了我的大腦。

為什么?我知道不抱怨的重要,但是為什么會很重要到這種級別?最高等級——重塑大腦??

好,笑來老師后面從回憶錄到說明文了——

第一,抱怨,只是無能和無奈的表現而已。

是啊,抱怨的背后竟然是無能和無奈,我愿意讓別人知道我的無能嗎?

那遇到麻煩和不順利的事情怎么辦?(五分鐘商學院的語氣)答案出來了:

不向別人抱怨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和堅韌”

(說的太好了)

能解決就解決(能力)不能解決就承受!(承受這個詞,我看到的時候,自己和自己做了一個短暫的長時間溝通)

接下來進一步分析

其實絕大多數人在第一個層面:能力上就輸了而在堅韌上面(第二層面)沒有一絲進步

在后面的幾年里,這個條件成了笑來老師的“擇友”原則,最重要的原則

這還不算,假如發現了抱怨,說明“過去選擇錯誤

——我驚呆了很長的一秒鐘時間

之后又有的朋友,估計是吸引力法則的緣故;“無一例外,都是”自然而然從不抱怨的人”

后面的一句話我準備捐獻給007:

剛開始不太清楚他們說的"正能量"的確切定義,但我其實知道“負能量”是什么——抱怨

這個世界上最強的負能量是抱怨。

它(低級動物的它)會讓一個人(高等動物)變得令人討厭和厭倦。

是的,同感,好多個同感排隊從腦子里面出現

它(還是動物的這個它)會讓一個人(不說明了)失去掙扎的能力(嗯嗯,掙扎是一種“不服輸”的能力,掙扎在此文被定義為褒義詞了)和承受(我可以理解為承重嗎?)的堅韌

它的壞處:

浪費時間

暴露自己的無能

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放棄努力)

笑來老師說要逐字逐句的看——有關放棄的解讀:在一些特定的時刻(時刻,不是時間)放棄是致命的

最后引用心理學的論述:

說話,是大腦重塑的過程。

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像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至成為那個樣子。

后面我要全文打字了,因為笑來老師不依不饒的推理,我逐字逐句思考著打字;

觀察……向你抱怨的人……進入“表演”,他們很投入,他們需要同情,扮演其實更慘的角色……演著演著……別人還沒怎么樣……自己就先相信了……不由自主讓自己變成了那個“更慘的角色”

最后收尾

想成為最慘的人,開始抱怨就可以——多簡單!



不抱怨,這篇文章算是徹底說明白了。

金光的回憶——韓國全南大學的回憶——自己被同化的覺醒——分析抱怨的本質——分析抱怨者的內心——推導出大腦被重塑的后果——結論出現!

而我,承諾從此不再抱怨,解決或承受不舒服的事,重塑大腦。

你愿意和我一起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