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餐飲企業應該去積極擁抱O2O

在餐飲行業面臨三高問題的當下,如果餐飲企業只是一味維系老用戶的話,越來越難存活下去。很多餐飲從業者錯誤的認為只要自身服務品質做好,就能很好的活下去,但如果別人通過O2O渠道把新客源都搶走了,難不成只維系那固定的忠實用戶就能很好活著嗎?12306受到如此多的指責,用戶體驗如此之差,仍然能夠慢慢把線下的票務業務給顛覆掉,技術創新帶來的變革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有位餐飲從業者和筆者說到“O2O企業能夠幫助餐飲企業需要開拓新市場,獲取新用戶”這句話是互聯網人的發明創造,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很多以前根本不會去消費的餐館,這幾年通過團購、優惠劵等吸引,都有去消費,這不就是給餐飲企業帶來利潤了嗎?很多時候并沒有消費欲望,但因為看到了某項優惠,所以臨時產生了消費訴求。刺激消費,為什么團購可以短時間受到如此大的關注,不就在于激發了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欲望嗎?如果真的對餐飲企業沒有好處,真的完全是O2O平臺在忽悠,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餐飲企業愿意上當受騙,合作為什么可以長期堅持下去。餐飲企業掙的都是血汗錢,他們都對利潤的變化極其敏感,一旦沒有好處,定然會馬上停止合作。

餐飲行業O2O的嘗試在筆者看來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線上點餐:滿足未到店用戶點餐需求,幫助用戶進行決策

對于已經到店消費的用戶,當然線下直接點單會更加方便,餐椅企業所提供的菜單相比線上更具吸引力,服務員的推薦往往也是消費時重要參考對象。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消費者不能馬上就到達餐館,舉個例子中午才會去吃飯,并且可能到時候會有很多人排隊,點完餐后,可能還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事先通過線上點餐的需求就產生了。

很多用戶不管是去曾經去過的,還是去從未去過的,到底點什么吃,對他們來說,一直都是個問題。到底哪些菜好吃,哪些菜經濟實惠,對于有選擇困境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很難作出判斷。而通過網友ugc生產的菜單,卻可以讓消費者清楚的了解到哪些好吃,或者怎么樣點餐比較適合。再結合“點評”,消費者至少可以獲得一個價值中立的第三方判定。

二、優惠劵:維系老用戶,開拓新市場吸引用戶

一些比較知名的餐飲企業,線下已經用有良好的口碑,口口相傳之下,的確會吸引新的用戶來消費。但如果對一家新開的餐飲企業或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餐飲企業來說,沒有一定的優惠,如何吸引新的消費者去你那邊消費。很多餐飲從業者認為只需要在路邊發放傳單,店外張貼廣告,完全就可以實現電子優惠劵的功能。但是線下的營銷,說句不好聽的,最多只能輻射到周邊5公里左右的生活圈,想要影響到更遠的地方,力所難及,而電子優惠券卻能夠幫助商家實現這種需求。餐飲企業競爭如此激烈,這么多家餐館,憑什么去你家吃,這個單純的靠餐飲企業的服務員坐在店里面或者在店外面招呼是很難解決的。當然優惠劵目前來看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已經到店消費的用戶,在網上查到了優惠劵,這可能會給餐飲企業的利益帶來一定的損失。看看現在那些單純做電子優惠劵的app已經死了多少,現在的O2O平臺很多都在結合電子會員卡業務,目的就是想幫助企業維系老用戶。

三、團購:解決餐飲企業剩余的服務能力,提高知名度

如果一家餐館每天生意好得不得了,這當然沒必要搞團購。但如果每天座位只有一半可以坐滿,剩下的位置全部都是空的,聘請那么多服務員,每天交那么多水電費,這不需要花錢嗎?團購恰好就能幫助餐飲企業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淡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店,釋放企業的剩余服務能力。

有個觀點這里可以參考一下,對餐飲企業來說,其實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大家都知道餐飲行業雖然辛苦但是卻很賺錢。每天能做多少菜,餐館就會買多少菜,這基本上浪費不會太大,在原材料上的成本支出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所謂餐飲行業三高一低,排除其中的原材料成本高之外的因素,其他都是與人力成本、租金、水電費有關。而這些都是每月固定需要支出的費用。無論店里面有沒有生意,這都需要每個月固定支付的。一個簡單的例子,請一個廚師,每個月工資5000元,生意不好的時候只需做200個菜,生意好的時候,需要做500個菜,每個菜在人力上所花費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確定的租金釋放出更大的價值,餐飲企業的利潤率在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

團購給餐飲企業帶來新用戶后,但在這以后卻是需要餐飲企業自己的努力才行。其實在筆者看來,態度才是餐飲行業做團購的基礎之基礎,團購之所以被搞成現在這樣,一方面是線上的O2O平臺質量把控存在問題,但另一方面,線下合作的那些商家也是有責任的,把團購來的消費者當成要飯的一樣,團購用戶和正常到店用戶的區別對待,誰還會在來這家店?試想一下,一次團購體驗了非常差的服務,以后定然不會再去這家餐飲企業,用戶不止會怨這家店,還會把情緒發泄到團購平臺上,說團購到了騙子,印象中把團購與不靠譜漸漸劃等號。

餐飲企業應該在與O2O平臺合作過程中找到平衡點

有一位業內從事O2O平臺的人,我問他平臺的優勢在哪里,他是這樣回答的,“ 有人問我現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意義,你這東西人家打電話一樣可以搞定,你有什么核心競爭力,其實如果用一句簡短的話來回答就是:他打的電話是通過我的網站找到的。。第一,我賣的是方便,不是什么技術,也沒有說誰去替代誰,第二,我是幫商家做生意,給消費者個性化的一些選擇,第三,我沒有核心競爭力,我只是會順便知道你愛不愛吃牛肉,如果你是老客人,我還會知道你哪天請假了,然后我也不要商家去打折,我寧可你們有利潤來分我們提成,然后把質量做好點,這個都要利潤。沒有利潤支撐的商業,簡直就是犯罪...很多平臺都是喜歡用花錢去賺錢,找不到一個不用靠花錢就可以賺錢的方法,即使有,也嫌棄這種規模做不大,至于閉不閉環這些的,其實追根究柢就是交易能不能在平臺完成而已,閉環其實就是為了交易數據可查,可查就可控”

在筆者看來,如果餐飲們自己不獨立去做線上,而是加入這些所謂的O2O平臺們,那么閉環這消費信息對各家餐飲本身并無多大意義,反而可能因此受制于獲得這些信息的O2O平臺。互聯網化對餐飲企業可能未來會有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因為作為實體店,你的客流你自己不知道反而被別人知道,如果以后他們發展起來,你的店鋪需要依仗這些互聯網企業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就會借此進一步控制你,這會使餐飲企業非常被動,但這卻并不能成為餐飲企業拒絕互聯網化的理由。因為如果同樣的幾家餐飲企業提供服務差不多的情況下,競爭對手用了,而你沒用,競爭對手可能會因為獲取更多的用戶而領先你一大步。走向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趨勢,這是不可阻擋的。

其實現在的O2O平臺現狀基本情況是這樣,用戶肯定不吃虧,平臺吃大虧了,燒了很多錢,商戶不好說,雖然打了折扣,但畢竟增加了客源和知名度。但真正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是讓用戶不吃虧,讓商戶不吃虧,讓平臺不吃虧,而商戶不吃虧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讓他們動不動打折扣,要不要折扣由他們自己決定,而不歸平臺決定。現在很多餐飲企業沒有實力在線上做大做強,所以只能暫時依靠O2O平臺,這是不得不面臨的現狀,餐飲企業必須要在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從沒有人說過O2O是餐飲行業的救命稻草,其實更多的O2O從業者是想通過平臺價值,幫助餐飲企業獲取更多的用戶和更大的利潤,而且順帶著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僅此而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