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08、09年讀大學的時候接觸到Evernote,到今天已經快7、8年的時間了。中間推出了國內版印象筆記。就果斷轉過來了。
雖然接觸時間比較早,但是說實話,從前并沒有意識到知識儲備的重要性,所以Evernote也只是當作一個普通的筆記本在使用。當時是看中它的云端同步功能。當時云端概念還沒有那么普及,不像現在隨便一個備忘錄都可以多設備同步。
后來隨著 iCloud、和國內網盤的普及,實際上印象筆記作為單純筆記本的功能是受到沖擊的。所以印象筆記變得飽受爭議。
但是回顧印象筆記創立之初,創始人就指出印象筆記要做用戶的第二大腦。它本不只是筆記那么簡單。而直到今天,畢業之后進入職場3年以后,我才懂得第二大腦的是什么意思——個人知識儲備庫。而在這方面,我覺得還沒有哪個軟件能夠替代大象。所以時隔這么多年,我才真開始學會使用印象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們有一句俗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是一個真理。除非你有像蘇秦一樣的過目不忘的本事,否則你絕對是需要一個載體來存儲你海量的數據的。雖然從小我們就死記硬背了不少知識,但是有多少東西在我們腦海里沉淀下來了呢?何況我們還需要為記住這些“一定會忘記”的知識而花費大量的時間。
所以我們才會把我們需要記住的東西記錄到本子上。但是本子很難成為我們的知識庫。因為東西一旦多了之后我們就發現尋找困難……為了找到一個數據或者或者一幅圖片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這是不劃算的。
所以,我打算結合我自己的實際使用經驗來向大家推薦印象筆記,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夠從我的使用經驗里面受到啟發,找到自己適合的姿勢使用印象筆記。
個人的使用經驗
我是一名建筑師,我的工作需要我平常記錄大量的案例、數據、規范等,以備做方案的時候能夠迅速給出解決方案。
所以平時我會搜集到很多圖片文件、網頁資料、文檔、文章、實地考察等。
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來整合這些資料。放在硬盤里往往是吃灰,放在網盤上查找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幸好我有大象,并且大象能滿足我的所有需求。
下面我來舉個例子,比如我平常常會瀏覽archdaily網站,從上面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遇到一個好的案例,我會用“印象筆記·剪藏”,把它剪切到我的中轉站筆記本當中。
“印象筆記·剪藏”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它能夠以多體位、多角度的把網站上的信息放倒你印象筆記的個人賬戶之中。
到這一步,其實和一般的”稍后讀“的步驟差不多,但是我接下來會建立一個筆記本用來專門儲存裁剪下來網頁文件,在有時間的時候再把它們分別放到各個筆記本當中并打上標簽。
對剪藏文件的二次加工,才是重點。例如,從網上看到一個好項目,然后通過自己的分析、收集,對它進行再次編輯,不斷的進行補充。
例如,我在網上找到了浦東嘉里城的資料,然后抽時間去考察了它的幕墻細節,得益于印象筆記提供的富文本編輯,我可以將它們統統整合到了我的筆記當中。而這樣的一個筆記,就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它們方便、清晰、明確。因為都是自己親收集的資料、整理的內容,所以,它能夠長久的為你所用。
標簽管理文件-做到真正的即時調用
網絡時代的我們,保存的資料往往不只是文字。更多的包含了圖片、表格、甚至是視頻、pdf文檔等。而這些都是印象筆記支持查看和編輯的。做到了很好的兼容性。而印象筆記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支多標簽管理。
我們傳統管理文件的方式是文件夾(或者是筆記本),但是其實現在信息時代,這樣的分類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我們對大量信息的管理了。因為文件夾這個東西沒有多義性。我們只能把一個文件放到一個文件夾或者筆記本中。但是我們對一個文件的檢索。往往是多個條件綜合搜索出一個或幾個結果的。?
我再舉個我實際使用的例子。我覺得“芬蘭 OP 金融集團總部”項目令我印象深刻。
我需要對它進行定義,方便我以后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會很容易找到它進行參考。于是我對它進行解釋:首先它是一個辦公樓,其次它由混凝土和玻璃組成、有豐富的室內空間,它的外立面也令我印象深刻。于是,我把這些特性都打上標簽。等我想查找它的時候,我不需要記住它叫什么名字、放在哪個文件夾下,我只需要查找標簽中的任意一個關鍵字,我就能夠發現它。如果你裝了“印象筆記·剪藏”插件,你甚至在百度搜索關鍵字的時候都能夠在側邊欄上面找到保存的文件。
印象筆記高級帳戶還可以進行文檔內查找,永遠都不會丟掉你的信息喲~
印象筆記的優勢以及個人使用的建議?
印象筆記能夠做很多事情,比如做工作記錄和規劃、管理日程、寫日記等等。但是我覺得它最無可替代的是方便的信息管理和整合功能,我們能夠通過印象筆記來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庫,經過日積月累,我們能夠形成自己的圖書館、資料庫,讓它真正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腦。
印象筆記構建個人知識庫有著諸多優勢:
1.富文本編輯,多設備同步
2.標簽管理、全文搜索,查找迅速
3.插件豐富,方便擴展
4.隱私安全不會像網盤一樣暴露自己的數據
在向大家推薦的同時,我也想再談談我在使用當中的一些經驗,以供大家參考
1.建立一個大雜燴的筆記本,用來臨時儲存我們隨時想收集的內容。這個筆記本是一個中轉站,它的好處是,你不用過多的思考如何給一個筆記定位和分類。先把它們記下來,這個最重要。有時間的時候再對它們進行編輯,分類和整合。
2.筆記本不要太多,善用標簽。把自己的文檔簡單歸類為幾個大類,然后建立筆記本,例如:工作資料、讀書筆記、日記等等。然后其余的事情交給標簽,把自己對一個文檔所聯想到的關鍵詞都打上標簽。
3.善用搜索功能。印象筆記的搜索功能非常強大,高級帳戶支持全文搜索,甚至是圖片內的文字搜索。所以你不用太擔心你會找不到你想要的文件,只要你大腦里有一個印象,剩下的就交給印象筆記幫你記錄。
4.經常整理自己的筆記,學會丟掉失去意義的資料。很多時候,一些資料,例如周工作計劃、臨時記錄的購物清單等等,記得經常的清理,不要讓它們占用你過多的空間,這樣會讓搜索的時候變得快捷精確。
5.和其他軟件結合使用。因為印象筆記軟件特征,它并不是一個輕量級、快速的軟件。很多時候,我們做的臨時記錄、寫文字、大綱、理思路等問題,我個人覺得并不用放到印象筆記當中。iPhone的備忘錄就足夠了。讓印象筆記做它擅長的事情,作為第二大腦幫助你“記得”信息,你的第一大腦只需要有把這些信息做好歸類和標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