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占個坑。用“健康理性”的我,來聊一聊我自己關(guān)于“抑郁癥”的事。
此段文字寫于,酒店大堂等老板的過程中,所以隨時發(fā)布隨時修改。
這篇文章不會轉(zhuǎn)發(fā)在我自己的朋友圈,畢竟告訴別人我得了抑郁癥跟讓別人看我抑郁癥觀察日記是兩碼事。初步估計,只會有李先生會留言點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點一」關(guān)于抑郁癥
沒得抑郁癥之前,我真的以為抑郁癥不過是一種“情緒上的波動”,也就是所謂的“最近比較煩”而已,但事實上這東西加了一個“癥”就是名副其實的病了。兩者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呢?
在我看來,情緒波動是可以有效自愈的,還是可以被一些雞湯文,雞蛋餅給感動給治好的。就像one昨天的某篇文章,“人皆荒醉,但唱觀音”,抑郁的人看到這些會內(nèi)心一緊,感覺自己暖暖噠,然后就會好。
那么抑郁癥患者呢,在我看來,很難痊愈,雞蛋餅雞湯文對于他們就是一種“道理我都懂,但是并沒什么卵用。”的無奈心態(tài),知乎上某個答案說“抑郁癥就好像捆仙索,讓人沒辦法為所欲為。”
我也曾跟黑double說過這件事,ta非常用心的勸解我,但是所有的話語都無法解脫那種狀態(tài),所有的開心因子,最多維持5分鐘的心態(tài),接下去你就是一片茫然,好像渾渾噩噩不吃不喝都可以。李先生也很努力的開導(dǎo)勸解我,但是所有過去我所喜歡的事物在這一瞬間就好像失效了。然后就會陷入勸解的人一開始有耐心,越到后面他們只會失去耐心,覺得“這點事,真的需要這樣嗎?”他們不明白的是,誰不想自救,但抑郁癥患者是拼了命也還是被困住,就跟《大圣歸來》里的孫悟空一樣。
「點二」應(yīng)激反應(yīng)
我第一次聽到應(yīng)激反應(yīng)是我還在旅行途中,李先生去看了醫(yī)生之后告訴我的,ta的吐就是應(yīng)激反應(yīng)的一種,很不幸,這次旅行回來以后我也開始變得有應(yīng)激反應(yīng),這不是氣得想吐,真的只是你傻呆呆的時候,忽然一下子一陣惡心感就上來了,比如說現(xiàn)在的我。干嘔是初步的,進(jìn)一步是真吐,再進(jìn)一步就是吐酸水了(這是李先生的親身經(jīng)歷)。
應(yīng)激反應(yīng)就跟一個會放冷槍的刺客,躲在暗地里,看你還好就突然拔槍“biubiubiu”,然后你就“啊啊啊”。(有木有很有畫面感)
「點三」死亡恐懼
我不知道其他人在得抑郁癥期間會不會減弱自己的死亡恐懼,但是我作為一個出了名膽小怕死的人,這段時間的死亡恐懼被無限制的降低。
我現(xiàn)在站在窗前就很想試一試跳下去會怎么樣,我會爬到樓頂坐在欄桿上也一點都不恐懼跳樓,坐電梯會想掉下去也無妨,更不用說過馬路看到來車想與它來個親密擁抱。
抑郁癥徹底的降低了我對于死亡的疼痛感與恐懼感,會讓我非常愿意想去試一試。
暫時餓了,回房間繼續(xù)用電腦寫好了。
喝完酒,坐在星巴克喝超大杯冰搖檸檬茶,繼續(xù)碼。
「點四」怎么辦?
怎么辦?我也不知道,整個人莫名的頹廢,跟老板出差,沒事的時候,我可以在房間傻待一個下午,看電視卻不知道演什么,不停的翻頻道不停的翻頻道,渾渾噩噩睡過去醒過來睡過去醒過來,真的太可怕了這種感覺,我一點都不想跟人交流,不愿意講話,好多事要處理,好多事好多事!真的對生活沒有一點希望了。我想起了我看的走飯微博“我有抑郁癥,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么特別的原因啦,拜拜。”我也好想好想!
我真的已經(jīng)絕望了,李先生啊,我真的已經(jīng)盡力了。我知道解藥在哪里,我也想聽你說的去做自己想去做的事。但是,那個人不愿意理我不愿意見我,我就是拼了全身的命我也真的沒辦法啊!這些都是我的報應(yīng)吶!錯誤就跟海浪一樣,快把我打趴下了。
最可氣最該死的是,就算這樣我竟然心里還??
如果可以,我想下一秒從星巴克走出去,結(jié)束一切。
我真的沒事,我只是感覺活著跟死去沒有區(qū)別。
愿你們一切都好,病也好人也好生活更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