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取悅別人,不如順從自己

我一開始的寫作源于對枯燥生活的逃避,那時我上初中,封閉式管理,半個月回家一次,每天的課程都很滿,很少有自己的時間。

學的幾乎沒有我喜歡的,同學的素質也都極低,上課和老師對著干,下課在廁所里打架斗毆。

在這種極其壓抑,卻又無法擺脫的情況下,我只好把生活的些許希望寄托在文字上。其實也談不上什么特別深刻的意義,只是把寫作當成無聊之中的消遣,不然生活真的就是無聊透頂了。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什么叫反抗,只知道要一切聽學校的,服從老師管理,所以荒廢了三年時光,除了見證一些痞子流氓的成長,就沒有什么太大的收獲了。

由于老師不讓看與考試無關的書,所以我寫的文字水平極低,只能根據語文課本里的文章來判斷什么樣的文字才是好的。

到了高中,我終于接觸到了大量的書籍,這才把文學到底是什么搞明白。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把文學當成了我畢生的夢想。

因為我發現文字是很有力量的,文字是對世界的反饋,也是心靈的釋放。

我有很強的表達欲,當然,我要表達的不只是內心的諸多小想法,而是我的這個世界的理解。

大學報考志愿,我每一個志愿都填寫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我從沒想過要當老師,但只有師范類有這個專業,所以我就只好報了。

我什么都沒有多想,因為我喜歡這個,對于我的內心,我別無選擇。

在中文系聽了兩年多的課,我肯定了我的想法,文字是有力量的。

當老師把那一篇篇玄奧的文章,一首首晦澀的詩歌解讀明白的時候,我發現文字給人的震撼是無窮的,會讓你做夢都會夢到那種奇妙的力量。

將近十年的寫作生涯,我寫了數百萬字的作品,讀過的書重量比我還沉。原因無他,我也希望我能寫出那種震撼人心的作品。

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職業作家,靠寫稿為生。

能夠把喜歡的事情當作職業,我認為是極其幸福的。

可當我拿著我寫的一沓子詩歌,把它們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擊到電腦上,發表在網上卻無人問津的時候,我曾經一遍又一遍的質疑自己:這些除了我自己之外,不會再有第二個人去認真品讀的詩歌,真的會承擔我想要的力量嗎?

是我寫的不夠好,還是純文學的凋零?

這個問題無解,因為“好”是無法定義的。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東西就是好的?

我決定先利用寫作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再寫自己想要的東西。

網絡小說掙錢,我就潛心研究網絡小說,寫了幾百萬字,掙了幾萬塊錢。每天敲擊鍵盤幾萬下,累得渾身難受。

后來我覺得我不能再寫這樣批量生產似的文字,我怕我有關文學的夢想最終會破碎。

所以我來到了簡書。

一開始,我把簡書當作是文藝青年的聚居地。雖然我心里很明白,我想要的文學的意義并不是文藝青年就能夠寫出來的,但是我覺得這樣總比要寫網絡小說強。畢竟我不用取悅別人,可以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了。

可后來,我發現簡書上的大部分文章和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差不多,甚至在簡書寫文章,就是為了吸引讀者進入自己的公眾號。

我所追尋的文字的力量,在簡書體現為“有用”。

在這個全民都倡導閱讀的時代,大家都在讀些什么呢?那些寫作者又在推薦大家讀些什么呢?

是的,我也看到很多寫作者在推薦一些純文學作品,但首頁上絕對大部分文章還是充斥著“有用”二字。

很多寫作者對心靈雞湯深惡痛絕,但是自己寫的文章偏偏正是心靈雞湯。

那一股“你好好聽我說成功經驗”的勢頭,不正是心靈雞湯嗎?

前些年韓寒流行的時候,批評諷刺的文章風格曾一度流行,現在鍵盤俠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家知道就算說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現實還是這個樣子。而且說了那么多,最后又說回去了,那些社會問題總是在不斷輪回、重演。

現在,公眾號火爆,文章的風格徹底轉換,但是取悅依然沒變。

我也知道簡書之前的樣子,據說一開始的確有一群人是在簡書找尋“文字的力量”的,但是后來向市場妥協了,最后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這種事情不能怪誰,只能說是為了生活,為了錢。

我研究過那些火爆的文章,特點都很明顯,除了全篇要體現干貨十足之外,重點必須要放在前頭。

文章結構一般都是:提出觀點,講個故事論證觀點,總結升華。

這種典型的三段論,不正是高考議論文的要求嗎?

簡單粗暴,明白易懂。

路遙說,好的文章應該開頭很平常,越往后看越能品味到文章的深刻韻味。

可在這個快餐時代,開頭不好怎能行?

所謂的“干貨文章”和網絡小說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取悅大眾。

我知道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上不了首頁,因為它完全不符合規律,一篇熱文的規律。

所以我才敢這么寫。

這篇文章是我寫給自己的,所有的文字都是我要對自己說的話,我沒有必要欺騙自己,所以每一個字寫的都是我的真實想法,我也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告誡自己:不要取悅大眾,要順從自己。

我在《港冏》當中找到了與我類似的情感,徐崢的夢想是畫畫,可他向生活妥協了,他成了一個做胸罩的,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快樂。

夢想遇見現實,該如何選擇呢?

經過這么多年的寫作,我換了無數種風格,有的是寫給自己的,有的是為了取悅大眾賺錢的。但我發現,我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是來源于那些寫給內心的文字。那些文字是不能換錢的,但它卻是最震撼的。

是的,我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我相信真情實感能夠震撼人心。

當我直面那些“胸罩”,我還是想仔細叩問自己的心靈,到底什么才是發自內心的從容與快樂。

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我的老師告訴我,讀書能夠讓一個人成為精神的貴族。

可讀書是要選擇好書來讀的,我永遠也不會相信那些干活滿滿的書對我們的心靈會有什么作用?

讀書,正是為了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世界當中,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找到一塊棲息地。

可無數的人還是希望能從讀書當中獲取他們想要的利益,也就是所謂的干貨。

我在不同的文章當中說過無數次,真正發自心底的快樂,絕對是來自于精神的快樂。物質的享受帶給你的歡欣,永遠是短暫的,無法長久。

讓物質的交給物質,讓精神的回歸精神。

對我來說,人生最大的可悲就是:我寫的,并不是我想要的。

也不在乎什么有人看沒人看了,我希望我寫的永遠都是真實的情感流露,而不是等到老了,翻看曾經的東西,卻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質疑:這個人是我嗎?

能拿來掙大錢的文字,不見得有多好。

永遠不能把夢想和金錢放在一個杠桿上。

很多人都是在為別人而活,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們所向往的成功,究竟是什么呢?

不是因為取悅別人太辛苦,所以才選擇要順從自己的。

而是在于虛偽的價值與真實的力量之間的取舍。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要望著星空,從夜晚到天亮,我要找到自己最真摯的快樂。

從現在起,那些取悅的文章就與我無關了,反正又餓不死,何必呢?

我計劃很久的事情拖到現在也沒有完成,寫游記、讀書筆記和回憶錄。簡書雖然也是在取悅大眾,但是它給每一個希望找尋到文字力量的寫作者留下了一塊棲息地,一個相對于其他網站來說,還算不錯的平臺。

是的,這世間沒有凈土,只有心靈上才會有一塊土地,一塵不染。

??5?{?86?????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