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房子的事一次又一次霸占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見面要是不聊聊買房賣房的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人。
《親歷搶房潮的故事》、《既然讀了清華北大都買不起房,為何還要買學區房?》、《你以為你在買房,實際上你買的是一個“階級”》……這些都是微信公眾號上的爆文。
已有數萬年沒聯系過的老同學突然就加了你的微信,問你哪里的房子還可以下手,末了又順手把你拉進朋友圈黑名單。小區業主群里的鄰居像魔怔了一般,逢人便打聽某某小學、某某中學怎么樣,為了孩子以后上學方便要不要在那附近買套房,一交流,老婆才剛懷上。
焦慮,無處不在。
沒房的為了買房焦慮,有房的為了換房焦慮。沒孩子的為了生孩子焦慮,有孩子的為了孩子上學焦慮。
生活已經讓焦慮給霸占,以至于我們都忘記了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
忽然想起,在很多年前,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每次想到這個,都會想起那個看似俗套但是你我都無法繞過的話題:到底什么幸福?在哪里才能找到想要的幸福?
曾經腦子里也有過一些似有若無的靈光,但終究沒有真正拎清過。可是,畢竟已走過了許多的路和橋,爬過了許多的溝和坎,經歷了許多的人和事,也有過那么一些體會和感觸。
年少的時候,其實是沒有這樣的困惑的。或許是歲月輕狂,前程莫問,只曉得沒心沒肺的鬧和笑。
小學就不說了,畢竟離得太遠。中學時代,雖然總是有大堆的課本和習題壓得人喘不過氣,但機智如你我,一定能找到機會將講臺上口沫橫飛的老師調成靜音模式。
事實充分證明,空白作業本上畫下的五子棋,遠比紛繁復雜的幾何證明題更能訓練我們的智商,漫畫和小說帶給我們的,也不止是熄燈后宿舍里的談資,更是成長道路上必需的養料。
再回想大學那幾年,讓人印象最深的竟是食堂的粉蒸肉和后校門的面,可以連續吃一星期不換口味。十年后同學會,聊的最歡的,仍然還是誰送了誰的花,誰又收到了誰的情書。
但是說來也怪,也正是那個時候不到20歲的年齡,人生幾乎都還沒有正式開始,卻成日里思考著人生的終極意義,而所謂的生活幸福與否,只是一件膚淺至極、不屑于談論的事情。
2
古時候人們講,人生有兩大幸福的時刻: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然而在這個“約嗎”已經成功取代“吃了嗎”成為見面問候語的互聯網新世代,在這個有車有房遠比有愛更有資格成為婚姻基礎的物質社會,這些所謂的幸福或許太抽象、也太教條了,陳腐得應該跟木乃伊一樣放進博物館里的陳列柜里。
我們父母那一代,很少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多的是一生一世的相守。
就拿我的爸爸媽媽來說吧,為了養家糊口,長期兩地分居,總是聚少離多,即使在一起的時候,也不會有什么親密之語,甚至還時常拌嘴,以至于我有時懷疑他們之間是不是沒什么感情。
但后來我逐漸發現,媽媽一人在家的時候,總是吃的很簡單,稍微好一點的東西,她都要留著等到爸爸回來一起吃。每次當父親要回家之前,母親的情緒總是會比平日高一些,說話做事都更加輕快。
媽媽雖然常在爸爸面前嘮叨,但在人前從來不會講半句爸爸的不好,爸爸也時不時抱怨媽媽管得太多,但不管多忙,每到慣例該回家的日子,總是會準時出現在家里。
想來,他們在這幾十年里相依相伴、相互掛念的時候,一定是幸福的。
愿有歲月可相守,且以長情共白頭。
或許在多年以后,我們也終究會發現,有一個人,有一個家,用一生的時光相守,才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3
自從微信占領我們的手機以后,朋友圈里就成了各式生活的秀場。據我的非官方不靠譜統計,朋友圈里曬得最多的有以下幾種:
一是各種吃的。以前沒微信的時候不知道,一玩朋友圈才發現,原來周圍不是吃貨,就是食神,光發照片不算,還附帶有點評。這里面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親自動手做的,今天第一次蒸饅頭,明天開始烤面包,新淘的餐具、凌亂的廚房、吃得光光的盤子,小小的滿足在不經意間就已流露出來。
第二是各種游。從賞花到看海,從騎行到自駕,從觀光到朝圣,從古鎮到歐美,把朋友圈里一年四季露過臉的地方連起來,絕對比香飄飄要多繞地球一圈。不管是單純的風光,還是比著V字的擺拍,曬的是照片,分享的卻是興奮和喜悅。
第三就是各種秀娃。好多爸爸媽媽都有在朋友圈紀錄孩子成長的習慣,一個特別可愛的表情或動作,一次特別有意義的對話,一幅畫一支歌一篇作文,或文字或照片,總能感受到為人父母累并快樂著的驕傲與自豪。
所以真正讓我感興趣的不是這些照片本身,而是照片后面呈現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
是的啊,生活不外乎就是這樣。親手制作美食跟家人一起分享,看著孩子從牙牙學語到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從蹣跚學步到可以奔跑著撲到你的懷里,春天來了,帶著父母孩子一起外出踏青,呼吸清新空氣,感受明媚陽光……
你起早貪黑、努力奮斗,是為了那一個億的小目標,還是為了這些觸手可及的幸福?
捫心自問,答案應該很明顯。
4
有陣子特別流行一個詞,叫小確幸。
剛聽到時我也是懵逼的,百度之后才知道,原來是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按照這個詞語的創造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說法,當他自己去商場選購內褲,把洗滌過的潔凈內褲卷摺好然后整齊的放在抽屜中的時候,感受到到就是一種微小而真確的幸福。
以此類推,當你雙十一在淘寶上用比平時優惠許多的價格秒到一個心水很久的背包,當你每周都在追的劇又如你所愿地準時更新了一集,當你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端著一杯剛剛榨出的果汁,坐在陽臺上看著夜色慢慢降臨,這些時候,毫無疑問,你都是幸福的。
寫過《傳奇》、唱過《風吹麥浪》的李健,被稱作“音樂詩人”,而她的老婆孟小蓓,則將同樣的詩意釋放到了微博上,只是將那些生活的小點滴、小細節真切地記錄下來,卻充滿了甜蜜而動人的味道。
這樣的幸福誰未曾擁有過?用不著刻意找尋,也無需向往遠方,把日常的瑣碎生活過成詩,也是一種確定的幸福。
5
不知道從何時起,對于幸福的體驗就跟家聯系在了一起。反正在住進現在這個家的時候,我和孩兒他媽還沒有正式成親。
開始裝修的時候我們沒有多少積蓄,所以能省就省,沒找裝修公司,也沒請設計師,工人是朋友介紹的。
裝修之前什么也不懂,周圍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就成天泡在籬笆網、搜狐焦點等家裝論壇里,看日記,研究攻略,收藏喜歡的圖片。
沒有設計師,我們就自己在紙上畫出了想要的吊頂、壁柜和電視墻的樣式。還記得孩兒他媽當時畫了個月亮形狀的吊頂,好看倒是好看,意境也美,只是讓木工師傅抓狂了好久。
買材料的時候,把全城的家裝市場都逛了個遍,就為了找到自己喜歡、品質也好、價格又最低的材料。有時候為了控制預算,瓷磚、木工板等大件都是孩兒他媽親自上陣自己搬,女漢子的一面被徹底解鎖,她自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情景都還深表震驚。
就像一個初學繪畫的孩子,笨拙的拿起手中的畫筆,一點一滴描繪出心里所暢想的圖案,在拼拼湊湊了幾個月之后,終于將一個鋼筋水泥的盒子變成了我們想要的模樣,隨著第一盞燈被點亮,第一道菜出鍋,第一次躺倒在自己的床上,人生一段新的旅程也從此開啟。
到如今兜兜轉轉十數年,總算想明白一件事兒,親手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家,就是幸福。
6
我的大學學的是師范專業,畢業前需要試講,我選擇的試講課文就是開頭提到的那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當然這首詩寫的確實好,里面的名句也廣為傳頌,我當時也講得非常投入,特別是“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聽起來好像是對未來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現在忽然有了些頭緒,幸福固然有無數寄身,可以玩九九八十一個九連拍,但終歸還是要到我們自己的內心去尋找。
幸福固然可以托付給觸摸不到的明天,但終歸是源于此刻源于現在。
幸福也并非無跡可尋,那些被你忽略的日常,或許正是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