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熊飛罐
描寫父子之情的文章,朱自清的《背影》應是非常著名的一篇。記得中學時學這篇課文,老師顯然經過精心準備,也許更是因為與其心有戚戚然,那節并非公開課的語文課堂上,我的眼淚竟被他講了出來?;仡^看看現在的初中課堂,在把課本上的一切都分解為知識點、得分點的情況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想必都很難再有這樣的心境了吧?
及至年歲再大,又多讀了些書才知道,原來朱自清與父親的關系遠非《背影》中的脈脈含情:一個舐犢情深,一個在心里事親至孝。甚至也不是文中輕描淡寫的一句:“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边@背后的真相是,朱自清曾與父親鬧得不可開交,父親甚至不許其進家門,兩人一度數年不通音信。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朱自清的父親名叫朱鴻鈞,字小坡。1869年出生,1945年去世。他曾在東海、高郵、揚州、徐州等地做官,1917年被解職?!侗秤啊分袑懙剑骸澳悄甓欤婺杆懒耍赣H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逼鋵嵵禅欌x的下崗非常不光彩。
朱鴻鈞下崗前任徐州榷運局長,這個職位主管鹽、煙、酒專賣,是個肥缺。朱鴻鈞也如一般舊官僚那樣,下館子,吃花酒,還娶了多房姨太太。此事傳到揚州老家,一位潘姓姨太太大怒,從揚州趕到徐州,大吵大鬧,搞得滿城風雨,當地的報紙都上了頭條。朱鴻鈞無奈,只得又花大筆錢把姨太太重新打發出門。而更糟糕的是,因為這件事影響太壞,朱鴻鈞被上級革職。聽聞這些消息,朱鴻鈞的母親急火攻心,幾天之后竟去世了。這便是南京車站父子離別的背景。
當時朱自清在北京大學讀書,家里因父親的荒唐做法而產生如此變故,他當然會對父親非常不滿?!侗秤啊肥鞘虑榘l生8年后的回憶之作,而當時,朱自清怕沒有這樣的好心情。
朱鴻鈞失業后并未消停,他與兒子朱自清的矛盾因為一件事而更加激化。
朱自清1920年在北大提前畢業,后去杭州第一師范任教,又回到母校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任教學主任。此時朱自清已結婚4年,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其父親朱鴻鈞憑著與校長的私交,竟瞞著朱自清拿走他的工資。朱自清極為憤怒,他決定離開揚州,到寧波、溫州等地當老師。1921年冬天,朱自清又將妻兒從老家接出,在杭州安家。作為封建意識濃厚的家長,朱鴻鈞看到兒子這一系列舉動,他比兒子更為憤怒,父子從此失和。
朱自清從小接受父親的傳統教育,“孝”在他心中還是有很重的地位的。1922年暑假,他想緩和父子矛盾,主動帶著妻兒回揚州老家,但朱鴻鈞開始竟不讓兒子進門。后經家人勸說,讓朱自清一家進了門,但卻對其不理不睬。朱自清自覺沒趣,幾天后離開了。此后,雙方進入“冷戰”狀態,朱自清幾年未再回老家。
不過,隨著年歲漸大,朱鴻鈞也再沒有更好的發展,便也有了思子、思孫的感情,于是便以關心孫子為借口,給朱自清一家寫信,父子之間的矛盾慢慢緩解了。
1925年10月的一個夜晚,朱自清寫下了《背影》。1928年,朱自清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書名就定為《背影》。
書出版后,朱鴻鈞看到了這篇文章,他戴著老花鏡,一字一句讀完,不禁老淚縱橫。父子之間的嫌隙終于彌合。
以上便是《背影》一文涉及到的故事的完整版本。朱自清寫出以及讀者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也便如我們認識人生的過程吧:開始時,我們看到的是文中的純情語言、感人情愫;閱歷漸多,又看到純情背后的種種真實生活中的骯臟丑陋;而最后,那些曾經的骯臟丑陋又被記憶抹上溫馨的色彩,才感覺到,它們中存在著生活真正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