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咖啡館等你

在真實生活之旅的中途,我們被一縷綿長的愁緒包圍,在揮霍青春的咖啡館里愁緒從那么多戲謔的和傷感的話語中流露出來。

最近很少看這種類型的書籍,或多或少是覺得人需要現實一點,我們講究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文藝目前我這個階段是不能夠當飯吃。

但又還是有點相信開卷有益,然后安慰自己或許每本書和每個人的契合度是講緣分的,喜歡不喜歡、適合不適合往往取決于我看書時的閱歷和心境。

對的時間遇到對的書,其愉悅度我們可以說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但現實問題在我們經常在甲之熊掌焉知不是乙之砒霜?

《青春咖啡館》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第二十五部作品。

以前沒有聽說過這個人物,也經常對身邊的朋友說看這些傷腦筋的外國名著還不如看動畫片,更加不知道為什么看過這一本書的人會把讀過備受推崇的《暗店街》和王小波的《萬壽寺》拿來對比。

當現在讀起這一本《青春咖啡館》時莫迪亞諾已是法國當代文壇上扛鼎的作家之一獲得過多項殊榮,并且倍受法國當地讀者的追捧。

《青春咖啡館》巴黎的莫迪亞諾描寫出來震醒了所有人的記憶,當然,前提條件是青春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或者正在成為——身后的一個影子。

書的重點是在講述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qū),靠近盧森堡公園的奧黛翁,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館。

它像一塊巨型磁鐵一樣,吸引著一群十八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

他們“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放蕩不羈”,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從不考慮未來,享受著文學和藝術的庇護。

在這群客人之中,有一個名叫露姬的二十二歲女子特別引人注目。

她光彩奪目,就像銀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從哪里來的?她有著怎樣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

雖然記憶從地域上來說可以離巴黎很遠,不是在左岸那間叫做“孔岱”的咖啡館里,也并沒有沉淀一個名叫“露姬”的神秘女子。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巴黎,孔岱咖啡館,一個被咖啡館里的客人不知因為什么緣故叫成“露姬”的女子,一本伴隨她出現在咖啡館里,不知道她有沒有讀過,或許僅僅作為符號而存在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這就是《青春咖啡館》的全部。

沒有人知道,露姬為什么會出現在孔岱咖啡館里,在我們所有的局外人看來,她就是編劇想象的像一個再美好不過的意外。

或許我們很多人的第一份記憶,可以在書中找尋最接近真相:“只需要一個上坡的街道,一條灑滿陽光的人行道或者一條隱沒在陰影中的人行道,就足夠了”。

同樣,也沒有人知道,露姬為什么會從孔岱咖啡館中消失,縱使它不再能夠記錄一個屬于“漂移的”青春的時代。

一向喜歡探尋、追索的莫迪亞諾仍然沒有放棄他對西默農的喜好,他為“露姬”設計了四條走向“真相”的途徑:一個巴黎礦業(yè)大學的大學生,一個從事“情報”工作的人,“露姬”和“露姬”在生命最后階段的情人羅蘭。

四個人,四個講述“露姬”的視角,四條往“露姬”的內心走去,卻不同程度迷失的小路。連“露姬”本人也找不到有關自己的真相——她不撒謊,她只是沉默。

事實上,在這一本書里面并沒有太過細碎的敘述可以拼接出“露姬”的生命軌跡:父親不詳,經常出走的少女時代,在紅磨坊工作的母親;有過婚姻,卻從婚姻中出走;有過情人,也想過和情人一起出走到更遠的地方,但最終以放棄生命而告終。

看這一本書看的特別的吃力,隱隱約約還是可以看見露姬身上有著很多文藝青年有的天真。

當生活變得不如人意,我們喜歡抽身離開,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好像只要告別舊有的環(huán)境,就能跟舊日的一切說拜拜,然后從頭、重新開始。

曾經,我們很多人像露姬一樣決絕,哪怕是離開一個生活多年城市,說走就走,絕不回頭。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角色都是一個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孤獨之中,力圖尋找可把握的幸福,露姬是從我們生命中消失的那些人,露姬也是我們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