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風涼
一笑便是春光
這是我昨天想嘗試寫情詩的開頭,然后就這三句,就沒然后了。
本想好好的嘗試一下寫首情詩,感覺情緒也到位了,時間也夠,但是就是寫不下去,感覺詩歌應該是另外一種手法,我現在屬于完全摸不到頭腦。
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來我爹,一個寫了幾十年詩歌的人,突然覺得能寫幾十年詩歌,且能出詩集的我爹好厲害的說。
我爹的詩歌我沒有好好去讀過,因為我害怕讀這種字數不多的文字,怕讀不出精髓。現在想來不愿意讀詩歌是不是因為小時候,書本上所有的唐詩宋詞,長詩或者短詩都屬于背誦的范圍,現在落下了毛病。
其實我與詩的結緣已久,久到我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我在小學畢業前的時光簡直是我的人生巔峰,5歲入學,因年紀小,不能順利入學,老師為難我的入學考試,我松松就踩于腳下,昂頭闊步地以優異成績進入小學。
寫上面這段經歷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在5歲前,我識字就已經最少上千。所以我第一次作出文學上的成品,就是在5歲左右,是一首七言詩。其他三句記不住了,只記住一句:落葉好像黃蝴蝶。我爹讀了后,對我夸獎尤嘉,說這句話太有意境了。那是我記憶里最早得到肯定的文學作品,以至于很長時間我說的話都是雪花像白蝴蝶,花瓣像紅蝴蝶之類的。
我第一篇發表的文章,也是以詩的形式。我記得是高一,當時語文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就是寫一篇給母親的詩。其實當時我已經在學渣的道路上走得坦蕩蕩,但是語文課已經是我為數不多喜歡的課程了,自然積極響應。
這首詩歌的創作過程我一點都記不起來了,題目是《以母親的名義》,我承認我起題目的名稱一直都爛,包括這首詩。當時老師只是收集成冊,一人一本發下來了,但是沒想到老師卻拿著這本詩集送去了當地報紙的編輯部。然后突然某天,老師在課堂上說有三位同學的詩歌發表了,其中就有我。
現在已經想不起來當時是什么心情,只是現在還記得當時我獲得了15元的稿費,怕是人生第一筆稿費,也是人生的唯一筆從正規編輯部拿到的稿費。
但是這件事,沒有讓我在當作家的路上行走,也沒有想成為詩人。我曾經同詩人最近的時候,可能就是幫兄弟寫情詩追姑娘,好在兄弟們對情詩這種事情不太熱衷,我也沒有成為寫情詩的高手。
詩歌的形式其實簡潔明了,但是對于我這種說話啰嗦的人,寫詩實在太考驗用詞了,如何用最短的話表達最豐富的感情,這個至少是我現在不能駕馭的。
文學的形式有很多,我獨愛寫散文,因為我屬于思維跳躍,想到東又跑到西的人,散文實在太符合我的氣質了。我爹讀過我每篇在簡書上的文章,給我說過,我現在的詞語和句子都很有特點,就是這個中心思想抓不住,一篇文章下來都看不出來表達什么意思。
我對于讀者的意見向來重視,特別還是在我眼里的“詩歌大咖”。所以我現在慢慢開始在寫之前,嘗試先想想今天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在寫文的過程中,不斷的把跑偏的思維和文字努力往回拉拉。
其實多嘗試些寫作的形式也是好的,但是就是怕寫不出來,就同一句歌詞:就怕空氣突然安靜。所以在現在這個階段我還是不要嘗試詩歌了,不然這突然安靜的感覺確實讓我感覺到憋屈。
人總是要好好地把自己擅長的做到最好,再去試試別的,這樣的寫作方式可能才是最適合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