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則新聞,是國家頒發科技將,每個項目都有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我看了以后就非常的不明白,從小到大好多比賽、頒獎之類的活動都會有個特等獎或者優秀獎。
優秀獎我可以理解,優秀獎=安慰獎,只是起一個安慰的作用。而特等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說它比一等獎好,那就應該按照順序全部往下降一位,然后再取個前三。如果多出的那一位真的很好而難以判斷,那就并列一個獎項。
這個問題真的困擾了我很久,知道我上大學。
上大學后,我進入了學生會。學生會會舉辦很多活動,我也從一開始的小白當上了獨當一面的部門部長,漸漸的我就了解了一些真相。
從我看到的許多文件上我了解到,我們舉報的活動和比賽的獲獎者都是有獎金和學分的獎勵,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好多的活動三等獎是沒有任何獎勵的,所以我們在設置獎項的時候,除了一二三等獎以外就會多加一個特等獎。
這樣往上報的時候可以多加一個人,這樣獲獎的實際上就是一二三等獎。
不明白有關部門設置這樣的文件時是怎么想的,他們可以接受特等獎在內的三個人,卻不能接受正常范圍內的前三名。
或許是三等獎在人們的觀念中就是和失敗者一樣吧。一等獎肯定是成功者,二等獎勉強算是優秀點,而三等獎就和沒獲獎其實是一樣的。
在類似奧運會這樣的世界性賽事上,就從來沒有聽到過還有特等獎之類的。在中國,幾乎沒有人對三等獎的人有印象。人們經常討論金牌是誰,如果銀牌得主和金牌得主有一些類似于宿敵的關系或許也會有人記住,但沒有人會記住三等獎是誰,就算是唯一一個在該項目中得了將的中國人,也沒有人會注意。
或許在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就真的沒有第三名的位置吧!更可能是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太狹隘了,只有你會當凌絕頂時才才會被承認為成功,在半山腰甚至距離山峰只有一點也是敗了。
所以在培養孩子時中國的父母算是要求爭第一,即使第三、第二也不會滿足。
我也是從小被灌輸爭第一第二長大的。但那不會成為我的動力,而是巨大的壓力。每次做的很好父母都不會滿足,不會有夸獎,只是要求下次超過某人,下次年紀第一、全校第一。
我只是希望我能平平靜靜的過好每一天。不是每個人都想當第一,做第二第三難道不也是很好嗎?